遏制游戏成瘾需提高青少年接触游戏的难度

时尚
时尚
2019-07-28 19:03
来源:互联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造成我国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原因主要是电子游戏可及性比较高,孩子很容易接触到。另外,一些青少年花在课外活动、体育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的时间在减少,家长、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不够完善,也会让孩子想去游戏中寻求自我。

  孩子很容易接触到游戏,可以说是我国青少年游戏成瘾的主因,而这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游戏经营商逐利以及家长没有履行好监护责任的结果。应当从源头上对游戏成瘾问题进行治理,实施游戏分级制度,要求游戏经营商和家长按制度规定履行相应责任,增加未成年人接触游戏的难度,给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孩子接触游戏实在太容易了,包括接触不适合孩子玩的带有色情、暴力内容的游戏。近年来,有关方面也在想办法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2017版)》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但是,这和发达国家实行的游戏分级制度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游戏分级由监管部门制订标准,由专门的专家委员会为游戏产品确定分级,要求经营商必须按分级进行经营服务,如违反规定将相关游戏产品提供给未成年人,将被依法追究责任。分级制度要求监护人必须履行监护责任,如果某款游戏产品不得提供给未成年人,监护人就不能提供;如果某款游戏产品可以提供给未成年人,监护人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在孩子玩游戏时进行监护、引导,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等等。

  我国目前对网络游戏的管理,把进行用户指引和提示的权力交给游戏经营商,导致规定的“强制色彩”弱化,一些游戏经营商为追逐利益而打擦边球,让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各种游戏。近年来,一些游戏经营商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下,建立了实名认证的防沉迷系统,但有的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因为实名认证后的账号可以交易,未成年人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实名认证账号玩游戏。

  我国不需要实行发达国家那样的游戏分级制度,但要从保护未成年人出发,实行适合我国国情,明晰监管、游戏经营方和监护人责任的游戏分级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由监管部门组成专家委员会,根据游戏的内容划定游戏的级别,对未成年人可以玩的游戏,必须限制游戏时间,游戏经营方必须建立防沉迷系统,家长必须陪伴监护,等等。

  我国未成年游戏成瘾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在有些乡村地区,留守儿童沉溺游戏现象十分严重,孩子可以方便获得任何想玩的游戏,又没有家长监护,很容易染上网瘾荒废学业,成为问题少年。考虑到我国未成年人特别是乡村孩子的实际监护环境,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规定,强制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平台必须落实。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经营商      网络游戏      内容      游戏      监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