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警黑龙江总队某支队特战大队大队长李玉峰(上)
李玉峰带领官兵进行战术训练。郝宽虎摄
黝黑瘦削的他端坐桌前,眸子明亮,透着坚毅而机敏的光。
他叫李玉峰,一名经历过精武淬火、战场洗礼的武警特战队员。
入伍17年,李玉峰先后完成执勤安保、反恐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近60次,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第18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7年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李玉峰的故事如同一本书,写着铁血男儿的光荣和梦想。
肘部新伤盖旧疤。他说——
“刻苦训练是为了赢得胜利”
训练场上,只剩李玉峰一个人。他一把抹去额头的汗水,深深吸了口气。
“既然来到部队,怎能遇到困难就放弃?”2002年冬天,李玉峰入伍不到一星期,大腿内侧韧带拉伤。
漫天大雪中,李玉峰独自站在队伍旁。别人训队列、练体能时,他边记动作要领,边揣摩体会,汗水浸湿衣衫,不久结成冰碴。战友训练带回,他主动留下来“开小灶”。
受伤的李玉峰,不仅训练成绩没有落后,反而成为班长眼中的“好苗子”。新兵结业考核,李玉峰的军事训练综合成绩名列前茅。
2004年3月,李玉峰被调入特勤中队。特勤中队是支队的“拳头”,报到第一天,中队组织武装5公里越野摸底考核,让李玉峰看到了自身差距。
天阴沉沉,每个人眉毛上都凝起白霜。跑到半程,李玉峰落在后面。奔袭5公里后的实弹射击,面对百米开外的隐显目标,李玉峰出枪击发,脱靶……
“特战队员拼的是实力,训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看到李玉峰着急,班长王元平说。
为了提高基础体能水平,在王元平悉心帮带下,李玉峰每天早起半小时跑步,进行力量训练时身上绑6个沙袋,睡前还有体能训练“加餐”。经过700多个日夜的不懈拼搏,李玉峰的训练成绩在中队排名前列。
为提高射击稳定性,李玉峰每天据枪数小时,别人打人头靶,他打鸡蛋、乒乓球,以致肘部新伤盖旧疤,长出一层“皮垫”。他撸起袖子说:“这是我的专用枪架。”
2006年,李玉峰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狙击手。
2011年,被保送入学提干的李玉峰回到部队。“成为真正的特战尖兵”,曾是李玉峰的军旅目标。如今,他又有了新目标——培养更多素质过硬的特战尖兵。
李玉峰痴迷特战装备,也爱琢磨装备革新。一次,他发现新配发的某型狙击步枪没有专门的脚架。他反复研究后,研制出一种使用方便的可伸缩脚架。经过他和战友的多次试验改进,这一革新成果在全总队推广配备。
对兵好,李玉峰有口皆碑;带兵严,他也是出了名的。
一次自由搏击训练,李玉峰和上士邱冲搭档。那段时间训练不太积极的邱冲,一上场就被李玉峰一拳打蒙了。
训练结束,李玉峰找邱冲谈心:“训练场连着战场,你是骨干,战士们都看着呢。”
“刻苦训练是为了赢得胜利,而不是为了赢得比武。”这是李玉峰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次次出生入死。他说——
“我不怕危险,只怕自己本领不过硬”
如果不是妻子佟琳说,李玉峰不知道,自己会说梦话。
距离那次西部驻训任务,已经近5年了,佟琳发现,李玉峰还是睡不踏实,梦中常喊“注意安全”。
2014年8月,支队接到上级命令,抽调一个特勤排赴西部驻训。李玉峰第一个递交请战书。环境复杂、任务艰巨……他知道,这次任务意味着随时面对危险,甚至牺牲。
李玉峰的勇气与意志,源自真刀真枪的磨炼。
一天,李玉峰带领分队队员在街上巡逻。突然,警报声响起——市区方向传来密集的爆炸声、呼救声。
闻令而动,李玉峰带人驾车第一时间赶到。此刻,事发现场浓烟四起、烈焰飞腾,爆燃的液化气罐掀起冲击波,裹挟着玻璃碎片四处飞溅。
争分夺秒,不容迟疑。李玉峰沉着组织分队展开战斗部署,迅速占据有利地形。
队员滕飞对那次战斗记忆犹新。当时,有一暴徒佯装倒地,滕飞所在战斗小组搜索接近时,暴徒手持燃烧瓶突然跃起,妄图点燃液化气罐。
危急时刻,左后方的李玉峰用余光观察到这一幕。凭借千百次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他果断处置制服暴徒,消除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