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上合示范区至中亚班列“青岛号”。
上合示范区外景。
日前,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会议指出,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自2018年6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宣布建设以来,早已聚集总投资约130亿元的已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约57亿元拟开工项目8个……
乘势而上,青岛这座城市抢抓国家战略,将上合示范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机遇之窗已然开启。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中国青岛和白俄罗斯明斯克,相隔数千里,都在“一带一路”沿线。然而,万水千山从来不是阻隔,奔驰的国际班列实现了两地跨越千里的握手。日前,一列满载发动机配件、太阳能组件的中欧国际班列从青岛多式联运中心鸣笛出发,22天后将到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数据显示,上半年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出欧亚班列161列,同比增长78.9%。短短几年间,青岛累计开通中亚、中蒙、中欧等16条国际国内班列,其中包含6条国际班列,形成“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与此同时,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加速由“物流通道”向“贸易通道”转型,来自中亚国家的矿产品、优质面粉、畜产品等特色产品以及日韩的电器、化妆品在此转口,让青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贸易枢纽。
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青岛中创远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明表示,借助多式联运,今年以来该公司对中亚、欧洲等“一带一路”市场物流业务增幅较大。仅仅今年6至7月份,该公司承运的中亚发青岛的回程班列就有4列328标箱,帮助中亚地区的合作伙伴将矿产等商品通过多式联运经中国铁路和港口出口到东南亚国家,青岛逐渐成为中亚国家的“出海口”。
沿着这条“快速路”,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扬帆出海,不断取得新成果。
总部位于青岛的山东电建三公司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40余个项目,总合同金额超千亿元人民币,在摩洛哥建成世界最大光热电站,在沙特建成世界最大燃油电站,在阿联酋建成世界最大反渗透海水淡化厂阿布扎比塔维勒水厂……众多世界级超级工程,让电建三成为走在“一带一路”的中国名片。
在哈萨克斯坦,青岛北海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西部环保有限公司”,帮助当地完成环保处理、伴生气回收处理、哈中环保科技工业园筹建等工作。
搭建经贸合作平台
再过几天,“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商品展将在青岛举行,搭建“一带一路”国家特色商品展示平台,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1436.03亿元、增长22.8%,占全市51.2%;在“一带一路”沿线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0个,合同额25.5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64亿美元、增长85.6%,占全市88.7%。
上扬的数据得益于青岛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地方经贸合作的系列举措。
不久前,来自上合组织国家摩尔多瓦的客商瓦列里在上合示范区注册了外商独资企业青岛罗志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从工商注册、拿证到银行开户只用了3个小时,值得称赞!”瓦列里说:“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提供了办公场所,建成产品展示区,对接线上线下客户,还给我们提供人才公寓,帮助我们解决未来客户的接待问题。”
这样的合作正在上合示范区加速推进。一年来,该示范区已吸引境内外近40个重点合作项目落户,京东、传化物流、中集冷链、阿法拉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示范区投资,集聚了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上合国际贸易大厦、博览中心等13个载体类项目加速启动或建设,总投资约130亿元,初步形成上合组织国家地方间多领域经贸合作交流格局。
与此同时,青岛建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合作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