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试航“市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时尚
时尚
2019-08-10 18:03
来源:互联网

“班上的英语考试成绩全镇第一,这多亏了吴茜老师。”说起市管校聘改革交流过来的吴茜老师,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太和小学的郑校长笑的合不拢嘴,“积玉口离城区较远,老师一直不太好招,以前英语科目只能由我兼着,现在终于有了专职英语老师。”

为了促进辖区内教师合理流动,充分挖掘各校内部潜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18年潜江市在泽口、周矶、浩口三个学区进行了教师“市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三个学区484名教师参加竞聘,占教师总人数的83%,共交流30人,其中跨学区交流16人,学区内部跨校交流14人,村小教师紧缺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优化资源配置 打通流通渠道

泽口因为毗邻城区,加上开放区征地建设,当地很多居民都搬迁到了潜江城区,相应的泽口小学每年新生入学人数一直在减少。“高峰的时候学校有500多人,现在已经不到400了。”时任泽口小学校长的王叔军介绍。

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编制一下就显得多了起来。去年暑假期间,作为首批“市管校聘”改革试点,潜江市泽口小学正式实施教师竞聘上岗方案,实际聘用41个岗位。“竞聘上岗不代表落岗的老师不优秀,更多的是因为学校学科结构矛盾。”王叔军说,“实施改革方案后,教师编制变少,比如英语学科教师只有3个岗位,那么多余的英语老师就只能落岗。”校内竞聘过后,落聘教师还将在周边地区进行跨校竞聘,由落聘教师与周边学校进行互选,最终落聘的10位教师基本都分流到了周边村小,吴茜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吴茜的到来,积玉口太和小学的郑校长特别欢迎。积玉口太和小学原有教师12名,一直处于缺编状态。“吴老师来了之后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水平也扎实,家长们普遍反应都很好。”在郑校长看来,市管校聘改革无疑极大的提升了村小的师资水平。

过去为了解决村小师资问题,潜江当地采取的是支教的形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去年两所中心小学严重缺编,范新小学缺编达8人,光明小学缺4人。”潜江市周矶学区主任刘书田对此一直忧心忡忡,“这还是现有16位支教人员全部留在这两所学校的前提下,如果扣除近两年到这两所学校支教的教师,今年这两所学校缺编人员达到28人。”

市管校聘改革一经推出,难题迎刃而解。“现在所有支教的教师都愿意留在现有学校——有担心回到原校聘落的,也有因为校长温情挽留住的,还有的因为工作能力强担任了支教学校的领导。”刘书田介绍,“去年在启动校内竞聘环节前,主动支教人数就达到了19人,加上落聘人员8人,今年教师从处直学校流向中心小学人员达到24人,基本保障了中心学校的师资。”

提升队伍活力 增强职业责任感

2018年8月27号晚上,周矶中学八九年级教室内灯火通明,所有班主任在教室上晚自习,第二天一早就正式开课,但是教师们没有一丝怨言。周矶中学通过校内竞聘后,教师敬业精神空前上涨,学校校风进一步好转,开学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一直困惑着管理者,因为“事业编制”,校长怎么做都事倍功半。现在,“狼来了!”刘书田认为,“现在不尽责的教师就有可能在评聘中落选,更可能失业。尤其是‘市管校聘’让那些存在问题而落聘的人员有了羞耻感,进而促进了他们的责任感。”

在潜江市泽口小学,校内竞聘后的音乐老师陈芳主动兼起来了语文课。“陈老师带语文课后学生反映还很不错。”校长王叔军说:“市管校聘后,老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过去很多副科老师都兼起了课,主动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也变得多了。”

“市管校聘”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由“事业人”变成了“合同工”,这样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无疑是一剂“猛药”。教师队伍的活力明显增强,老教师焕发了新的工作热情,广大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随着“市管校聘”在潜江全市铺开后,未来会让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得到实惠、精神上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提高,事业上得到发展,这样使他们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从而增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消除其职业倦怠感。

“改革要坚定信心,充分吸收先行试点的三个单位的经验,着力破解教师懈怠心态、配置不均、权益冲突等难题;要下定决心,确保试点单位宣传、实施、政策、手续四个到位。要坚守恒心,统一思想,公平公正,压实责任,确保今年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能够圆满完成。”潜江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2019年是潜江推进“市管校聘”改革的第二年,今年要在去年3个学区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各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局直各学校开展试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全覆盖,为全面推行“市管校聘”改革夯实基础。 

(责编:关喜艳、张隽)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内在      改革      激发      教师      活力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