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答卷写在乌蒙大地上

时尚
时尚
2019-08-16 11:01
来源:互联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把答卷写在乌蒙大地上

  ——从担当作为看昭通脱贫攻坚力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①

  昭通,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演绎传奇、书写奇迹的地方。

  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 “咽喉西蜀、锁钥南滇”, 地处“南丝绸之路”要冲的昭通,是云南最早连接中原、沟通世界的“北大门”和商贸重镇。

  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昭通,中央红军在威信召开重要的“扎西会议”,红二、红六军团打出经典的“千里乌蒙回旋战”……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昭通儿女的血脉。

  资源富集与过早开发、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便是昭通的基本市情,昭通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乌蒙片区的脱贫攻坚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5年1月19日,总书记亲临昭通考察,要求“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为625万昭通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贫困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巍巍乌蒙打响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减贫125.5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12.49%。2019年全市将实现7个县区脱贫摘帽、624个贫困村出列、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

  勇于担当

  以敢打硬拼的决心啃下“硬骨头”

  这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三分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坦言:“作为国家和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昭通每年要脱贫30万人以上、每天脱贫接近1000人,压力前所未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拖全省全国的后腿。”脱贫攻坚战刚打响,在市委召开的动员会上,全市11县(市、区)委书记站上主席台庄严承诺:“不摘贫困帽,交出乌纱帽!”

  乌蒙儿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历史使命、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以滚石上山、抓铁留痕的精神,披坚执锐、攻城拔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立下军令状、拿出硬措施、倒排时间表,向贫困发起大决战。

  7月下旬,记者在盐津县采访。接连两天晚上,县委常委会都在晚8点召开,持续到凌晨。“现在,我们都是白天下乡调研走访,晚上开会研究工作。”县长郑磊说。这样“没有节假日、不分昼与夜”的工作模式,在昭通可谓常态。

  “干部的脱皮换来群众的脱贫,不拔穷根誓不罢休。”55岁的昭通市工信局女干部金碧琼,作为驻村工作员、督导员,克服腰椎、膝盖、关节长年疼痛等困难,把病情报告单收起来,从2016年3月至今,辗转永善莲峰镇南林、六井两村,一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

  在脱贫攻坚战中,90后扶贫干部王秋婷、驻村工作队长李永春等14名扶贫干部,用心血生命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用忠诚担当书写出决战贫困的时代传奇。

  在脱贫攻坚这场政治大考、时代大考、能力大考中,昭通创新务实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工作思路。10.7万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到村到户,5203名驻村工作队员、督导员沉身一线。其中有216对“父子兵”、1284对“夫妻档”,还有572名干部“轻伤不下火线”,他们用身影、心血和汗水,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找准差距

  以精准务实的举措干在实处干出成效

  夏日的雨霏村被浓浓的大雾包裹着。

  “我们这里半年雪凌封山,山外很少有人来,村里的人也很少出去。”村支书王明其介绍说。

  雨霏村是昭阳区大寨子乡西凉山片区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2800米,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97户1552人。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守着人均1.25亩耕地种洋芋、燕麦、荞子为生,收入主要以放牧牛羊、家庭养猪为主,属绝对贫困村。

  雨霏村的贫困是昭通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缩影。

  昭通穷在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种植养殖水平不高、人均受教育程度低。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答卷      地上      写在      乌蒙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