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微信名为“北方姑娘”的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妈妈从老家沈阳寄来的近50箱年货——酸菜、腌肉、饺子皮、羊排、炸带鱼……连擀面杖都寄来了,还有一份教女儿怎样做年夜饭的攻略。妈妈在视频里嘱咐:你就照着我给你写的纸条做,妈不嫌你胖。网友看后纷纷感叹:“真好,妈妈寄的是满满的牵挂!”“寄来了一桌年夜饭啊!”“笑着笑着就哭了。”
可以想见,在因疫情而“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在春节临近之时,类似这样的包裹可谓不计其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境内关外穿梭不停。本来,过年团聚就意味着要好好品尝家乡的原汁原味,享受妈妈的正宗厨艺,如今虽隔山隔水,但亲人的那份挂念,就如风筝飘线,永远在那一头牵扯。
顾大局舍小家,今年除夕前,许多妈妈不再去村口等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女,部分留守孩童遗憾不能到车站翘望长年在外打工归来的爸爸。手机屏幕虽能缓解思念之苦、离别之痛,然而,哪里比得上亲人间面对面的打量、嬉笑、倾诉。
何以解思?唯有家肴。早在节日到来之前,老爸老妈们就在张罗丰盛的年货,可静下来之后,发现最主要的“客人”只能通过视频拜年。于是,这一桌年货注定长途跋涉,风雨兼程,飞向远方,情落牵挂之处。
故土是永远割不断的乡愁,亲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何况正值年关。去年,我们终于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稳定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百姓日子红火了,年货愈加丰富,给子女、给家人、给亲人多寄些好吃的好喝的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充满柔情爱意年货包裹的大量涌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泰民丰、其乐融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早在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纪殷商时代就出现的“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称谓、意蕴虽有变化,但其特有的传统人文蕴涵和亲情凝聚价值一直备受呵护和珍视。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正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社会生态,影响着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但改变不了春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深邃的文化内涵,反而增添诸如快递寄年货、隔空教烹饪这类新鲜事物,有了新的内涵和韵味。
柔暖包裹传深情,有爱亲情洒九州。这亲情也溢向有华人居住的世界各个角落。感谢天下父母、感谢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亲情。因为就地过年,因为这个春节,我们见证了跨越山川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