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钢琴王子郑冲 北大校庆与郎朗四手联弹(2)
时间:2019-03-18 07: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周围的人都认为郑冲的路走得特别顺,其实过程的艰辛别人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一般都是亮丽的结果。我和他妈都特别认同一句至理名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郑秀峰说。 小小琴童的成长
“幸福是一个方向。”郑秀峰说的话充满智慧,他告诉记者,因为妈妈是音乐老师,郑冲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氛围里。不过,起初他俩并不希望儿子走音乐路线,觉得搞专业的音乐,特别是钢琴,太苦了。没想到,郑冲很喜欢,根本停不下来。孩子三四岁开始学琴,妈妈是他的启蒙老师。记得最早郑冲参加了一个钢琴比赛,在金华市获得第一名。比赛之前他们就和孩子说好,如果这个比赛拿不到什么名次,以后就把钢琴当爱好吧,如果获得二等奖,就一个家长陪去香港参加总决赛,如果获得一等奖,就父母都陪去。 “我估计这个比赛的成功对他的鼓励很大,因为他从香港拿到三个奖:一个是第四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少年B组第三名,一个是中国作品组第四名,一个是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评委都是著名的钢琴教授,大家给他的评价很高。”郑秀峰说,这样一来,儿子自然对钢琴愈发喜欢。 一路走来,郑冲先后跟随学习钢琴的老师有浙师大音乐学院的桑宏老师,上海旅美钢琴家张希博士等。同时接受过国内外许多著名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的个别指导,如中央音乐学院李其芳、凌远和邵丹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唐哲教授,美国伊斯特曼音乐学院特鲁教授和南加州大学钢琴系茅为蕙博士等等。老师们都觉得郑冲有音乐天赋,学得快,很满意。父母引以为豪的是,儿子即使弹奏新曲子,触键的一刹那,乐感就是与众不同。 郑冲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练琴,请假较多,功课自然会落下一些。临近初中毕业,郑秀峰夫妇和孩子商量:中考还是应该参加的。郑冲就减少一些练琴时间,自学各门课程,把落下的功课都补上去,最后考上了金华二中。 郑秀峰说,他和妻子收入不高,但给孩子买书买碟片从来不心疼。记得有一次,一家三口去逛街,遇到一个推销英语读物的人,一套书和光盘要5000多元,是他们当时好几个月的工资,但妻子觉得好,一点没犹豫就买回来了。2003年,孩子还在读幼儿园,他们花10万元买了一辆汽车,给车内装了很好的音响,只要一上车,不是听英语就是听音乐,孩子的音乐和英语耳朵可能就是这么泡出来的。 关注过程 幸福第一 “我们鼓励很多,也很具体,很少强迫他做什么,遇到需要选择的事情都是和他商量,我们谈我们的想法,最终的决定由他自己来做。” 郑秀峰认为儿子学音乐和学功课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他有时候一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培养了很好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在比赛中也获得了自信,临近中考、高考时要赶上同学学习进度,都要靠自己,没到外面补过课,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没有坚毅的品格和自学能力是很难做到的。”郑爸爸说,他自己是教英语的,对音乐懂得不多,但是特别佩服儿子的一样本事:一首33页长的曲子,五线谱,他三四天就能脱稿演奏了! 在郑秀峰夫妇看来,成功的定义不是考试成绩、比赛获奖和考取名校,而是快乐生活每一天。“我希望孩子能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毕竟他是北大毕业的,而专业发展方面的事,我们鼓励他跟随自己的心。” 因为在北大学习的是生命科学,而又如此喜欢和擅长钢琴,记者很想知道郑冲现在的想法和将来的打算。在记者要求下,郑秀峰与儿子通了电话。郑冲说:“大学的意义决不只是学习一个专业,而更在于探索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即为什么活着,怎么样活着,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必须有一个答案。人活在世界上,需要了解自身和他人,以及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很多社会科学的道理,就隐藏在自然科学之中,因为这个世界是先有物质,再有生命,才有社会。这也是我所学的专业带给我的启示。另外,培养批判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建设性思维和独立人格,是大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批判性思维使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谈到今后的打算,郑冲说现在还很难确定,但他会继续学习音乐,利用自身的文化积淀和理科思维,走出不一样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