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贵圈丨六小龄童面对网络里的妖魔鬼怪 再也没力气生出第七十三变(3)

六小龄童被这些激越的声音打动,发了条微博回应:随时准备上春晚。那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3年过后,因为一张贴在吴承恩故居的照片,他会孤零零地站在互联网舆论的反面,接受全方位的口诛笔伐和道德审判。

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之后,通常会是更加猛烈的舆论反噬,需要“第七十三变”来应对新环境。但六小龄童对此毫无预判。或许是对文以载道传统的深信不疑、对艺术家身份的自觉捍卫,也或许是被捧上潮头之后滋生的膨胀心态,“上春晚事件”后,六小龄童持续发起对“恶搞”《西游记》者的猛烈声讨。

2016年,他公开批评《七龙珠》“髭毛乍鬼”。2017年,他再次批评扮演孙悟空的演员“侮辱了国粹”,“拿根棍子像小流氓”,“该向全国人民谢罪”。态度一次比一次激进。

高调背后,六小龄童的自我包装方式、团队运作方式、话语体系,乃至赚钱的方式都全面落后于娱乐环境的变迁,也无法与这种激进相匹配。

六小龄童工作室之前一直由大哥章金彦担任经纪人。曾有游戏公司员工在网上吐槽,全部沟通里,对方只反复询问一个问题:费用能不能再加?对其他合作内容毫无兴趣。但要多少,又给不出具体数字。

2010年之前,六小龄童出席活动都是单独前往,后来才聘请了采访时认识的记者担任助理,兼任宣传总监、摄影师、文案等工作。

《南风窗》记者李少威2016年采访过六小龄童后,一直在微信上和他保持联系。在李少威看来,六小龄童在微博等各种场合的自我宣传方式,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如果是一个擅长包装、打造这些的人,怎么可能天天发这样的内容?”

3

如果不是吴承恩故居前的照片,六小龄童的人设不会崩塌得这么迅猛。

照片里,他意气风发,身着标志性的红色外套,梳着油光锃亮的背头,手半叉在腰间,傲然笑对前方。照片下方写着“吴承恩故居名誉馆长六小龄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照片连同六小龄童广场、美猴王世家艺术馆一起出现,网友们积累起的反感被瞬间点燃。

“吴承恩纪念馆里挂满六小龄童的相片,根本没有这个事情,十分之一的馆都没有。”六小龄童略显激动地对《贵圈》澄清,“清华大学《清新时报》有记者写了,我们这个家族四代人演绎吴承恩先生的故事,当地政府为了表彰我们、感谢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举措。我所有东西全部捐给当地政府,分文不取,门票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你还要挑什么?哪个演员能做到?”

贵圈丨六小龄童面对网络里的妖魔鬼怪 再也没力气生出第七十三变

2005年10月8日上午,六小龄童在吴承恩纪念馆揭牌仪式上讲话

六小龄童觉得委屈。他不懂自己对吴承恩的热爱与亲近,怎么就成了罪过。江苏吴承恩的故居,是六小龄童理想中的终老之地。他原本计划等舞不动金箍棒后,蓄起胡须,来这座青砖小院看门、养老。

六小龄童曾提到,2004年父亲六龄童到吴承恩故居,连鞠三个躬,对着吴承恩塑像深情地说:“感谢您养活了我们!”十年后,90岁的六龄童去世,临别时,六小龄童亲手在父亲身旁摆上一根老人用过的金箍棒,目送盖着孙悟空大黄袍的遗体送去火化。

处于两个时代和传统里的父子二人,都真心希望一辈子能和孙悟空在一起,但他们实现信念的方式和由此产生的人生际遇,注定会大相径庭。

2003年开始,六小龄童陆续把86版《西游记》的道具、剧照、演出服,各种版本的《西游记》连环画,各种《西游记》外文版本捐给故居。有些是家族长辈留下的,有些是他自己搜罗来的。前几年,他在新疆拍戏,看见一块“三王石”,高价买下,也捐给了故居。这块石头如今就摆在美猴王世家艺术馆里。

当地居民曾对前来报道的记者解释,六小龄童每年都会来吴承恩故居一次,回来时必到吴承恩墓地祭拜。不论是游客还是周围居民,他都非常乐意合影留念。

在六小龄童的带动下,故居每年游客参观数达50多万人次,他因此被聘为名誉馆长、淮安荣誉市民、旅游形象大使。这原本是名利双收、几方共赢的事,但在舆论热潮下,被勾勒成一桩铜臭与私欲交换的丑闻。

两天前,六小龄童在上海一个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荣誉奖”。按照惯例,他在微博上将这份荣誉置顶。这些年,六小龄童使用微博越发熟练了,几乎每天都发,多则四条,少则一条。他的助理告诉《贵圈》,六小龄童不用电脑,日常只用手机上网,手机里没装多少热门的App,微博、微信是他最常用的。但这一次,他很快就将“终身成就荣誉奖”的微博撤下——转发里是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