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太空看星星 去国际空间站还能干点啥(2)
时间:2019-06-14 09: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Nanoracks甚至‘牵线’将路易威登(LV)旗下阿德贝哥(Ardbeg)公司生产的威士忌送入空间站,为其做了一次航天广告。”蓝天翼补充到,此次NASA进一步放开了在空间站“制造、生产”的限制,类似“Made In Space”公司提出的在轨3D打印、组装卫星等商业模式都将进一步发展。 2018年,中科院太空应用重点实验室张伟等撰文将国际空间站的商业项目归纳为吸引商业公司合作开展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吸引商业公司为空间站开发硬件设施、将空间站作为星载设备的“试验田”、以空间站为“旅馆”开发太空旅游以及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商业空间站等五个大类。 为深空载人探测做准备 “国际空间站的运营费用很高,美国要负担70%左右,NASA一年需要在此支出三四十亿美元。现在,NASA又要建立月球空间站,又要载人去火星,经费不能被国际空间站占用。”庞之浩说,此次NASA进一步推进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目的就是通过商业化运营减少其每年在该项目上的资金支出,将更多的财力用在深空载人探测上。“美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国际空间站全部交给商业运营。” “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更远的地方是奥巴马和特朗普两届政府的共同目标。”蓝天翼表示,近年来,NASA一直在从使用商业火箭和飞船、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开发商业应用、降低运营成本这两个方面减少对空间站的资金投入。 蓝天翼称,实际上,政策中写的很多工作,NASA已经在做,文件起到的是将其“公开化”的作用,以后可以明码标价地开展。 “NASA的目标是推广整个近地轨道的商业应用,而不仅限于一个空间站。”蓝天翼谈到,2018年,NASA要求波音、蓝色起源等13家公司提出国际空间站及近地轨道的商业化运营设想,今年5月,有11家公司提交了方案。此次NASA公布的国际空间站商业政策和这些公司提出的设想和建议密切相关。 那么,国际空间站商业化的前景如何呢? “在空间站上开展商业应用的前景是比较光明的。”庞之浩谈到,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建设一个空间站超出其能力范围,但却有意愿投入资金利用空间站开展太空实验。日本就曾计划将其空间站舱段的一部分租给韩国使用。另外,美国的比格罗公司和俄罗斯轨道科技公司也都在开展“太空旅馆”的研制,太空旅游也有一定的市场。 “但是,空间站的商业应用能否真正达到省钱的目的仍需验证。”蓝天翼说,就太空游客而言,NASA报价中绝大部分都是给火箭发射方的“运费”,真正给空间站的只有每天3.5万美元,就算空间站一直住满游客,每年的收入相比其运营费用也是杯水车薪。 “近年来,LV、香奈儿等品牌都推出了太空主题产品。”蓝天翼指出,这主要源于太空的新潮和吸引力。这些奢饰品公司每年都投入巨额广告费,所以空间站未来的广告收入或许不菲。 空间站里能做这些科学实验 在NASA正在规划的国际空间站商业应用中,商业太空实验是和接收太空游客并重的盈利模式。 那么,国际空间站中,到底都能做哪些太空实验呢? “国际空间站中主要开展医学与生物学、生物工程、空间技术、材料科学、教育活动、地球物理学及对地观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方面,失重环境使航天员的生活十分奇妙;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可利用失重对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独特影响,开展太空实验。 “医学与生物学研究是太空实验的重点,也是国际空间站寻找合作伙伴的首选项目。”庞之浩谈到,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人与其他生物对空间环境的适应性及应对措施;大量采集人体在空间环境下的生理新数据,以改进航天员克服长期航天不利影响的防护措施,提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系统支持载人航天的能力。 庞之浩进一步介绍,国际空间站已在这一领域开展了豌豆种植、养蚯蚓、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等多项太空实验。在俄罗斯实验舱和美国实验舱的科研项目中,医学与生物研究分别占43%和32%。 “生物工程是该空间站实验的另一重点领域。”庞之浩称,例如研究、制备在医学、生物学和药物学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如微生物、细菌、植物细胞和动物胚胎中的蛋白质晶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