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窝里建起幼儿园 补齐学前教育短板(2)
时间:2019-06-15 02: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2017年11月,县政府拨款在箐口小学原址旁边新建一栋教学楼。不到10个月,一所占地6668平方米的新校园逐渐成形,漂亮的教学楼、全新的食堂、厕所、操场建起来了。“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后,为让学前班的孩子有一个自由活动场所,学校对原来小学旧址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一所相对独立的幼儿园。”祝天琴说。 符蓉杰说,幼儿园独立出来后,孩子都特别喜欢,大家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和小伙伴做游戏,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 随着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更多老师愿意留下来了 “没有彭校长的坚守,箐口小学不会有今天的样子。”祝天琴说,从2012年创办箐口小学,到2018年7月患肝癌晚期去世,彭启进为学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这个去世时年仅41岁的汉子,办学6年时间里,不但没领过学校一分钱工资,反而花光自己所有积蓄。就算到了临终前几天,他还心心念念着变得越来越好的学校。 “只有改变村里贫穷的面貌,才能真正实现在小山村办大教育。”张凌说。2016年,正当事业风生水起的他,毅然选择回村担任村主任,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猕猴桃、李子、樱桃、枇杷等产业,两年多时间里昔日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贫困人口降至11户28人,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村庄变美,村民富裕,箐口村的水、电、路全通了,村民更加重视教育。2018年,61岁的村民周齐勋向县红十字会捐出5万元积蓄,希望把钱用在村里交通改善和儿童教育方面。 “过去,要让外面老师留在学校,主要靠‘劝’,近两年随着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更多老师愿意留下来了。”在猫场镇教管中心工作7年,彭宁靠“劝”留下了近30名乡村教师,但近两年来,他劝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年轻老师还会主动要求调到村里锻炼。 “我们希望幼儿园的管理能够更精细化。”祝天琴说。箐口幼儿园目前隶属箐口小学,很多时候会存在管理不便,也会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其次,班里4—6岁不同年龄段孩子因为只有一个老师,只能全部在一个班上课,缺乏保健医生,离“两教一保”规定还有差距。虽然幼儿园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依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现在没有睡房和可供幼儿使用的厕所,孩子中午往往只能回家或留在教室玩耍。 目前,大方全县有山村幼儿园183所,在校幼儿11681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祝天琴期待,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会有更多的幼教志愿者或幼教老师愿意到山村任教,让山村幼儿园真正成为山里孩子的幸福乐园。 (孙远桃参与采写) 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1.7%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了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据了解,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明显成效,“入园难”矛盾得到缓解。 首先体现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2018年,全国幼儿园26.7万所,比2010年增加11.6万所,增长77.3%;专任教师258.1万人,比2010年增加143.7万人,增长125.6%。普及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1.7%,比2010年提高25.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1个百分点。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3.1%。此外,投入力度明显加大。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总经费达3256.1亿元,比2010年增加2528亿元,增长3.5倍。 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确定了“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规章制度。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出台了《学前教育条例》,学前教育发展逐步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与此同时,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我国学前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面临挑战。主要体现为普惠性资源还相对不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财政保障力度仍相对不够。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实施三期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为重点,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建机制,提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本报记者 赵婀娜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