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热点观察(2)
时间:2019-06-16 10: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苏小军表示,从今年主会场主题展示情况来看,新生态令人欣慰,双创“生态圈”和资源共享平台日益成熟,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愈发强劲;新主体更加多元,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激发,未来发展令人期待;新科技令人鼓舞,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工业物联网、数字经济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均有新进展;新动能活力强劲,大量传统企业提质增效,拓展发展新空间。 “水大鱼大” 双创环境日益改善 “通过脑电波调控大脑神经元细胞活跃状态,记忆力能提升10%至15%。”“戴上手语臂环,手语就能转化成文字并通过语音播放出来。”“不接触人体,毫米波安检系统能够可视化呈现隐匿物信息。” 本届双创活动周首日的“创客之夜”,来自全国的15支创客团队各自用2分钟向台下的投资机构展示了奇思妙想。在2018年,有3200多场这样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各地举办,数十万创新创业者参与其中。 “我们跟踪了5年,感到项目越来越成熟,创新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就职于上海一家创投机构的章蔚捷说。
这是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杭州“梦想小镇”主会场拍摄的一套手术机器人设备(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说,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潮有力涵养了创新创业文化,厚植了创新创业理念。年轻人已经把创业作为职业的重要方向。 自2015年以来,双创活动周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成功举办4届,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双创品牌。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亿大关。 随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业环境近年来不断改善。“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门式一网式”等一批便捷政务服务大量涌现,让创业者们有了更多“获得感”。
观众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杭州“梦想小镇”主会场参观(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不久前,上海观安信息技术公司部门负责人张卫纲在上海市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自助打印出一张由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以往要耗时一两个月才能办完的手续,如今只用了3天,让人惊喜。”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营造出了更为良好的科技转化环境,科技创新支撑创业的作用越发凸显。 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突破密集型计算的冷却瓶颈,在同等计算能力的情况下,可节省系统总耗能40%,增强了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应用的支撑;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并网发电时间超过两年,大海的潮涨潮落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民营航天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 数据显示,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72亿元,高校和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7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
工作人员进入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大厦(6月6日摄)。 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重点布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通过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提供政策和资金来服务创新型企业,吸引高科技企业,致力于集聚高端人才,打造创新示范平台,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引领区。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