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重视高级工作者的培训(2)
时间:2019-06-19 11: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为什么如今应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会出现变化?调查中,74.1%的受访者认为新兴职业增多,年轻人选择空间更大,63.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大城市的生活与就业压力大,60.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观念更开放,目标更明确。 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张宝义表示,未来社会发展对高品质人才的需求会很大,“一部分人选择读研、读博,是对未来职场需要的预期,对市场判断的结果。当然,很多人不急于就业,也是因为家庭物质基础比以前更好。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再投入到工作中去”。 张宝义认为,高校应重视高级工作者的培训,更加注重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期。“我国很多学校的职业培训都是由本校教师承担的,而国外很多高校都是聘请企业人士参与到职业规划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张宝义建议利用大数据,将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实习环境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期的作用。 张芸认为,最有意义的就业指导是有关面试的,“因为面试失误而错失工作机会对大家的求职信心是个打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 对于新兴职业的兴起,王霆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更多地注重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这样才能把一些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关的新技术、新业态、新行业的前沿内容,引入到学校的课程教育里面。如此一来,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职业发展培训的过程中,就能更多地了解如今企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思路,更符合用人单位需要。 “这两年大学生返乡就业、到非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明显。”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这不是量的变化,而是一个本质性的转变。“过去大家都集中在大城市就业,留在一线城市。现在北京、上海的人口已经出现增速放缓,甚至是负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高校毕业生外流。”张宝义认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多,会得到更多毕业生的认同。 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刘楠坦言,她对大部分职业、行业都没有多少认知,也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匆忙地就业了。她希望高校更多地向学生做关于专业和职业的介绍,同时与用人单位合作,多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