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智能網解了煩心事(社會治理在身邊)(2)
时间:2019-06-20 15: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整個辦案過程中,3日內屬於社區端自治機制,由黨組織、網格員、居委會、物業、業主委員會協同處置,盡力將問題在自治層面解決。對於自治無效的問題,啟動4天后端共治機制,由平台通報,社區工作站協調相關“下沉人員”介入處置,視情況採取社區“大聯動”執法。 “‘大聯動’打破了社區工作人員單打獨斗處理問題的困難局面。”金鳳區清水灣社區書記馬秀梅告訴記者,過去解決這些難題時,需要一級一級上報,協調過程復雜、耗時長。而現在,通過社會治理綜合平台的應用,實現了“社區一吹哨,大家來報到”的共建、共治、共享智能化管理。 同樣感受到了變化的,還有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執法中隊隊員王濤。2017年社會治理綜合平台啟動以前,王濤時常很苦惱:“過去都是接到案件直接處理,與群眾不好溝通,引起了不少誤會。” 如今,單位安排王濤“下沉”到位於城鄉接合地區的五裡宜居社區,這裡佔用綠地種菜、廢舊家具亂堆亂放等現象時有發生,王濤卻覺得工作比以前順心多了。“現在都是和‘大聯動’小分隊一起處理案件,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熟悉,熟人之間講講道理、拉拉家常,執法過程就順利多了,也能實實在在幫老百姓解決問題。”王濤說。 用好大數據 決策有依據 “我家陽台窗戶的拐角處挨著小區外營業房的后窗,以前一到飯點就煙熏火燎。最近再沒有那種嗆人的氣味兒了。”家住金鳳區福州街西側未來城小區的於女士告訴記者。 原來,今年1月,在3條綠色餐飲特色示范街區的32家餐廳內,全新安裝了50台油煙實時在線監測設備。如果商戶排放超標,油煙實時在線監測系統會將報警信息自動上傳,由平台派遣至環保部門進行處置,實現監測、預警、派遣、處置的執法閉環。 “2018年,我們經過對舉報數據的長期觀察,發現餐飲油煙污染是當下市民反映和投訴的熱點、難點問題。”王媛表示,研判數據提交后,金鳳區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決定在未來城、民生花園、滿城金街3條餐飲行業較為集中的街道,開展綠色餐飲特色示范街區建設。 “我們按照網格管理力量大整合、信息數據大收羅、社會治理大聯勤的思路構建社會治理綜合平台,大數據的運用無處不在。針對居民訴求較多的問題,要求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定期分析研判,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局長王玫說。 同時,平台借助視頻天眼系統,利用1170多個攝像頭對重點區域進行不間斷監控,抓拍採集油煙污染線索。對接銀川市“明廚亮灶”系統,對1312家餐飲企業后廚進行實時監控,對於油煙淨化裝置“隻裝不用”“隻用不洗”的燒烤商戶及時抓拍取証,並第一時間將數據下派執法隊員,立案查處。此外,利用無人機反應迅速、覆蓋范圍廣泛、無死角監控等特點,對餐廚油煙、焚燒垃圾、鍋爐黑煙等問題進行空中取証,形成了平台化、科學化、效能化的管理與執法常態,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治理環境違法難管、難罰的問題。 開通至今,智慧金鳳社會治理綜合平台共受理案件570523件,其中立案551227件,立案率96.92%,辦結數544530件,結案率98.79%。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0日 13 版) (責編:喬雪峰、呂騫)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点亮创意生活传播中国文化
- 下一篇:蘇州高新區集聚創新資源(經濟發展亮點多韌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