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治痛风只管住嘴还不够(2)

  人们很早就发现痛风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其家族发病率约为11%-80%,有40%的痛风患者具有家族史。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多基因遗传病不同于我们平常说的符合孟德尔遗传法则的单基因遗传病,即并非上代有病,下代或隔代必然发病,它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基因检测而预测是否发病的。

  目前,已知和痛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参与尿酸生成的基因,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以及影响尿酸肾脏排泄的基因,如尿酸盐阴离子转动体1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的风险,但同时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有痛风家族史或携带有痛风的易感基因,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一定就会得痛风。

  是吃出来的吗?

  许多人认为痛风是吃出来的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从整体来看,痛风多见于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和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而在非洲或贫困地区较为少见。此外,痛风患者多为家境殷实、衣食充裕的群体。

  就我国自身情况而言,改革开放前痛风患病率非常低,现在的患病率较之以前翻了近10倍。而且,痛风患者大多缺乏对自身健康的科学管理意识。在当前工作快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情况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合理、熬夜、紧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较为普遍。

  客观来说,社会环境、经济条件、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与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4 别让“王者之病”变成“疾病之王”

  2016年,国际及国内分别出台了最新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诊治指南,明确血尿酸达标治疗策略。其中指出,痛风患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规范化降尿酸治疗,将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在360umol/L以下,从而达到有效防止痛风发作,最终治愈痛风的目的。同时,指南针对痛风的急性期、间歇期及慢性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但在临床实践中,痛风的达标治疗并不如人们设想的那样容易,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难治”。痛风为何会成为难治疾病呢?

  首先,我国目前的痛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9∶1),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且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这类人群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工作压力大,社会影响因素复杂,生活自律性较差,严重影响患者就医的依从性。

  其次,痛风的发病特点是发作时疼痛剧烈,间歇期恢复如初,这导致很多患者“好了伤疤忘了痛”,发作时就医,缓解后便不来随访。

  第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往往说明机体在尿酸代谢方面存在不足或缺陷,这种代谢缺陷有时不能仅依靠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来弥补,还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因此,痛风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和控制饮食,这需要患者极大的毅力去坚持。

  此外,缺乏疾病相关知识、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痛风发作引起的恐惧心理、担心药物副作用等,都是导致痛风难治的因素。

  痛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古代时主要在宫廷中盛行,患者多为帝王将相和达官贵族,加之其发作时痛苦万分,被盎格鲁·撒克逊人称为“王者之病,疾病之王”。而今在中国,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1.7亿人,而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并正在逐年增加。面对疾病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提高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警惕性,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定期参加体检,合理膳食,改善生活习惯,增加体育运动,不让“王者之病”变成“疾病之王”。

  (作者赵义:北京宣武医院风湿免疫-变态反应科主任)

治痛风只管住嘴还不够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