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緣何而成史?(2)
时间:2019-06-20 22: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與此同時,我們又立即開始了第二屆“研究型展覽策展計劃”的征集工作。這次我們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50余份投稿,其中完整策劃方案45份,包括中文投稿20份,英文投稿25份。議題涵蓋歷史與當下、空間與檔案、實驗性與在地性、建筑與城市、表演藝術與戲劇、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藝術與科技等。絕大多數策展人具有一定的策展實踐經驗,表現方案研究性的同時,在展覽空間的運用上也有不少獨特想法。目前,我們從中選出7份入圍方案,分別是“Infancy and History”“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再思考當民族志作為藝術的方法論”“Global Echoes:An Anthropology of Sound”“The Persistence of Light and Sound”“尋異志——人跡、城際與世變”與“蘇格蘭高原的獅子——寫作平行展”。這些方案同樣是從不同的視角進入藝術史的某一問題,或社會生活的某一現象、行為、狀態的研究,與OCAT研究中心一貫的學術興趣非常契合。 從第二屆的征集情況可以看出,對檔案文獻、歷史記憶的研究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興趣點,有相當一部分研究成果正熱切地希望參與到討論中來。當第一屆“研究型展覽”漸成記憶,第二屆接踵而來,我們正試圖通過這些點滴努力建構起一種關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價值模式、學術機制與獨特方法,“當代”因而逐漸變成歷史並成為歷史研究對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夏校:提前了解留學生活
- 下一篇:家風故事:老人照顧鄰居兩代人以后由兒子繼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