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重慶大學生設計出兩座世界大賽一等獎橋梁(2)
时间:2019-06-21 15: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經過思考,劉峻佚覺得雷波風景以馬湖為最,馬湖的核心景區是金龜島。金龜島與岸邊的連接目前僅靠船隻通行,給當地人和游客帶了極大的不便。藉此,她們萌生了一個願望,在這裡建一座符合當地環境、體現民族文化特色的橋梁,為當地旅游和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如何把文化融入到橋梁設計中?劉峻佚介紹,《“爾”橋》中的“爾”其實讀作﹝lǔ﹞。這是彝語的發音,是龍的精神的象征。橋梁以﹝lǔ﹞文化立意,結合馬湖《金龜駝海龍》傳說,將“龍”和“龜”作為創作元素引入設計中。 於是,團隊成員很快確定,橋梁藝術創意從“彝族舞龍”中蜿蜒翻騰、盤旋前行的視覺動態中獲得創作靈感,借鑒墨脫藤網古橋的造型特點。以曲線為基礎設計語言貫穿橋梁整體,通過圓環構件的交疊組合、有規律的大小漸變等,演繹出游龍盤旋、延展的靈動與張力。“浮箱”形態則是從“龜殼”演繹而來。 在設計中,大家的想法也遭遇了不少挫折——橋梁原始構想採用抽象的、不規則的螺旋形態,但存在諸多問題。基於橋梁安全、美觀、經濟等層面的思考,大家從結構尺度、線形的弧度、組合方式,以及數量等方面對橋梁構件進行了優化設計。 指導老師蔡曉艷表示,這件作品以彝族“爾”文化立意,融地域性、民族文化性為一體﹔取飛騰游龍輕盈翩躚之姿態,寓變化生發的力量於銀白色的鋼結構組合中,預示著馬湖旅游扶貧的新動力。“爾”橋,不僅承擔了交通鏈接功能,更是彝族特色文化的現代傳承,是彝族和漢族文化精神同一性的象征。 組建跨學科團隊 培養創新性、 復合型人才 重慶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曾強表示,《霽月》團隊由橋梁工程、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組成,《“爾”橋》團隊由藝術設計、橋梁工程、建筑學專業學生組成,均是跨學科團隊。作品設計注重在繼承傳統文化基因的同時,實現現代性的創新突破,運用包豪斯設計理念,追求橋梁在功能、審美、文化上融為一體。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老師周水興表示,此次大賽為重慶交大學子鍛煉能力、展示風採、交流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對於學校持續加強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作為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的重點活動之一,2019世界大學生橋梁設計大賽由中國公路學會、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此次大賽,國內65所大學,以及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比利時等國的14所大學選送參賽作品共計266件。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景然 曲鴻瑞 (責編:秦潔、張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那些被埋没的名字同样闪耀
- 下一篇:70年新江苏|大V与镇江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