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东风裕隆体系性崩塌:工厂陷停顿 经销商网络接近瘫痪(2)

东风裕隆的车主成为最悲催的一群人。“我们像孤儿一样,找不到修车的地方。连二手车商都不愿意收我们的车。”重庆一位裕隆车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股东矛盾或为危机根源

研发、制造停摆,销售服务体系千疮百孔,用户口碑崩坏,再加上车市环境的恶化,东风裕隆看起来再难有回天之力。

谈起东风裕隆的现状,一位近期离职的人士连称“很可惜”。在他看来,东风裕隆拥有东风和裕隆的双重品牌背书,产品造型能力不俗,拥有较先进的科技配置与智能互联配置,承接了合资品牌和廉价自主品牌中间的价格空当,原本拥有大好契机。

事实上也是如此。2011年,东风裕隆推出首款车型大7SUV,售价18.8万元~26.8万元,直接切入主流合资紧凑级SUV价格地带。和同时期的本田等合资车型相比,大7SUV拥有更大的车身尺寸和车内空间,3G时代绝无仅有的智能互联车机系统,以及包括盲区摄像头等丰富的电子配置。

科技配置等方面的差异化特色造就了东风裕隆梦幻般的开局。上市之初,大7SUV一度要排队才能提到现车,是中国品牌第一个售价超过20万元、具备一定销量规模的量产车型。2014年,东风裕隆发布了斜背设计的跨界SUV优6,凭借着亮丽的外形和丰富的科技配置,优6月销量逼近5000辆,成为12万~15万元价格区间的销量冠军车型。

得益于高售价,东风裕隆在2013年就实现了盈利。2015年,东风裕隆达到销量巅峰6万辆。然而从2016年开始,东风裕隆连续3年下跌。2016年总销量仅4.05万辆。2017年,东风裕隆销量继续暴跌至1.87万辆,同比下滑53%,亏损约14亿元。2018年,东风裕隆销量则更是跌到7000多辆。

是什么终止了东风裕隆的发展势头,致其急转直下?

2017年,东风公司针对东风裕隆的调研认为,产品布局不清晰、商品企划能力弱、营销能力不足、采购成本高,是东风裕隆发展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看,问题出在产品优化和更新缓慢、营销能力不足、采购成本高等方面,但这些问题的背后,最根本性的是50:50的股比结构——谁都想做主,谁都做不了主。”东风裕隆离职的管理层人士李敏(化名)认为,对等股比造成的话语权不统一、权力分散以及由此导致的管理内耗,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以裕隆车型广被用户诟病的高油耗问题为例,2014~2016年,优6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东风公司提出以PSA1.6T发动机替换旧有的1.8T发动机,理由是PSA1.6T发动机采购成本更低、性能更佳、油耗更低,可以解决用户对油耗的抱怨,也可以提供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但裕隆方拒绝了这一方案,上述离职人士称原因是1.8T发动机源自裕隆旗下发动机工厂的产品,裕隆想要保护自身发动机业务的利益。

“类似的问题很多,产品的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因为每次优化改善,就意味着供应商要换。究竟是用你的供应商还是我的供应商?这个钱到底该谁来挣?在这种条件下,产品更新无法快速决议和导入。”李敏称。

李敏同时提出,对等股比只适用于华晨宝马等强弱分明的股东组合,如果是强强联手而都不占据控股地位,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东风裕隆销售公司一位今年离职的人士称,股东的意见分歧也导致销售与传播工作无法持续展开,“大家认为东风裕隆营销能力不足,但是东风裕隆的管理机制几乎是沿用的日产体系,职业经理人绝大多数也是合资公司过来的,按道理讲体系和人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股东双方的分歧,对于营销的看法固化,无分析也无常规判断就断然否定。”

“市场向好的时候,股东双方都有利润,内部损耗的成本,市场可以消化。但是市场一旦不好,这种内耗的负面影响就被放大。”上述离职人士称。

2017年,东风公司全面退出东风裕隆经营管理,东风裕隆内部员工认为这代表了股东双方矛盾激化,“互不信任,没有合作基础了。”

东风公司撤出经营管理后,东风裕隆在内部管理、渠道和产品方面发起变革,其中渠道方面提出将网络进一步下沉到4~6线城市的空白辖区,产品方面计划在2018至2019年陆续推出4款全新车型,涵盖SUV、MPV品系,并首先推出一款7座SUV。

但如前所述,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东风裕隆经销商网络接近于瘫痪,其规划的新车投放计划一直拖延,从工厂的生产准备情况看还没有大批量生产计划。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