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随由姬英明发起的轩辕黄帝遗址考古勘察专家学者媒体团探访靖(2)

  中华文明的兴起之地在何处?中华文明大一统始祖轩辕黄帝真身葬于何处?两千多年来争论不休!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推进,这些谜团在慢慢地被解开。2013年国务院定“汉杨桥畔阳周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为找到轩辕黄帝真身冢起到了决定性方向!《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崩,葬桥山。”和“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以及《汉书·地理志》所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魏土地记》详细记载“阳周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水经注》记载有“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等古史册,都为探清轩辕黄帝提供了可靠的史证。再加上杨桥畔遗址“阳周塞司马”陶罐、“阳周候印”和“奢延左尉”铜印,以及“官字”和“将字”瓦当的出土,为找到中华文明共祖轩辕黄帝真身冢,起到方向性的实证作用。与会专家学者说。

  关于轩辕黄帝安葬陵寝地,古人诚不可欺,古史诚不可怠!以阳周故城为坐标,靖边县文化人赵士斌等人在阳周遗址东南四十里的高家沟镇王坟湾村,发现了呈“北斗七星”状的七个大土峁,村民称近二十多米高的大土包为“轩辕峁。”随后我们一行二十余人,来到了距阳周故城遗址东南四十里的“七星冢”一带的褡裢沟遗址。“虽然还要检测,但根据相关迹象显示,这里裸露出的古陶应该有四千多年历史了。”一位考古教授手持刚从地表上捡起的陶片说,见记者迷惑,他又解释道:“但不排除其中也混有五六千年前的陶片。”对当地出土的文物勘测可见,这里应该还有新石器时期的古迹,另一位随行考古专家也做了证实。

  面对随行有人想去拾取陶片,教授赶紧阻挡并解释说:“为什么一些看似残败陶瓦的古物不应该乱拿?如果你今天在这处古迹拾取了某个年代的陶瓦,带到别的地方后丢了,就可能误导考古学家,以为某段历史和文化还在其他地区发生过。”教授专家们再三强调,“即使是拾取了再交给相关部门,也可能存在出处误差等问题,所以最好还是留给专业的考古学家来现场挖掘勘察。”

随由姬英明发起的轩辕黄帝遗址考古勘察专家学者媒体团探访靖边县古迹

  本次勘察有重大发现

  “本次勘查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疑似‘轩辕黄帝真身冢’的‘轩辕峁’和其它的五个古坟峁都有早期人工夯土痕迹,夯土中也有新石器时代陶片,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关于盗洞出土的枯骨,这还需要进行碳14测年,才能确定具体年限。”教授说,“但最重要的是在距离‘轩辕峁’4公里处,发现了只有大城址才可能有的白石灰地面,但这里发现的白石灰比一般遗址的都厚太多。据我二十多年的北方考古经验,有这么厚的白石灰地面存在,表明这里曾经有过大都城!”教授的话得到了当地文保人士冯世金的证实说,“像这样的陶片,在以轩辕峁为中心的58.9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是。”听到这么震惊的消息,与会专家学者都表示,像这么重要的遗址,当地政府一定要重视。

随由姬英明发起的轩辕黄帝遗址考古勘察专家学者媒体团探访靖边县古迹

  在轩辕峁周边发现了勘察的结果显示,这里确实有大型古遗址。但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图腾,实证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这需要经过严苛的考古论证和碳14化验等现代科学的多重证明,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与会的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表示。

  姬英明在勘察了上述遗址后,激动地表示:自己作为姬轩辕黄帝一百八十三世孙,为寻找《国语》所载的“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的中华文明龙兴之地,可谓两次走遍全国,尤其在有昆仑山和黑水及丹霞地貌的张掖一带先后探寻过五次,没想到在陕北靖边县发现了与古籍和史料记载中颇为吻合的“天鼋神都”!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只要你能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回响的!(徐静志)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