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示首批429處歷史建筑超60%歷史建筑位於核心區(2)
时间:2019-06-23 02: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據悉,1號院建筑面積473.56平方米,為三進四合院,院內有游廊,內院、后院、外院均有一棵古樹尚存。內院正房抬梁結構、台基保存完好,屋面為陰陽瓦鞍子脊,瓦片大部分為新瓦,廂房均為重建。 ■ 代表建筑 ●清華大學照瀾院 照瀾院位於清華大學西南處,是清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照瀾院又名南院,1920-1921年建,1947年根據朱自清提議改為照瀾院。包括甲、乙兩種戶型各10套,甲種為西式雙拼單層外廊式住宅(丹頂洋房),乙種為中式三合院。 很多名人都曾在照瀾院居住過,梅貽琦、楊光粥等首先入住,趙元任、陳寅恪、張子高、馬約翰、俞平伯等也相繼安居於此。 ●科源社區“特樓” 科源社區“特樓”也被稱之為中關村“特樓”。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曾在“特樓”居住。 “特樓”是20世紀50年代為中科院科研人員建設的三棟住宅樓,因其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最好,以安置海外歸來的著名學者和國內自然人文學各學科領域的知名科學家居住,被稱之為“特樓”。 ●北京大學燕南園 上世紀20年代,司徒雷登初任燕京大學校長,在北京西郊明代勺園(明代畫家米萬鐘故居)和清代淑春園(乾隆賜予和珅的皇家園林之一)舊址上建成的中西合璧的園林式校園。 歷史學家洪業、翦伯贊,數學家江澤涵,物理學家周培源、饒毓泰、褚聖麟,經濟學家馬寅初、陳岱孫,哲學家馮友蘭、湯用彤,化學家張龍翔、黃子卿,語言學家王力,美學家朱光潛,生物學家沈同,文學家林庚,歷史學家侯仁之都曾生活在燕南園。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責編:鮑聰穎、高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