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需要首先理解三个问题(2)
时间:2019-06-23 14: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注: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关键是要靠好作品。 那么,什么是好作品?坚定的文化自信、浓厚的家国情怀、高扬的民族大义、强烈的社会责任等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大义、乾坤不会凭空产生,必定来自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理想,来自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运用,来自对民族英雄的由衷崇敬与礼赞,来自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的浓厚情感。 文艺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维系、休戚与共,就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深刻影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精神面貌表现好展示好,用优秀作品画时代之像、传民族之神,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 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总书记说: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注: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支撑。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深刻阐述,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好地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从哪里来?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立足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这是我们独特而珍贵的思想资源。面对当前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那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可以为时代发展提供新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 传承中华文脉 总书记说: “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守旧复古,回到过去。怎样才能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同时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保持其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则,成为我们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蕴含着继承发展、扬弃创新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