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张晓晖:踏上源自感动的公益之路无法停步(2)

  2018年年底,他在《中国青年报》的青年之声版发表文章,写道:农村孩子的暑假,就像是一场“夏眠”,刚放假的那几天开心不已,不到一个星期就会感到“寂寞”。我们暑假时去村里支教,家长们甚至愿意付费。

  但志愿服务,从来就不可能,也不会是“交易”。

  2007年,张晓晖第一次前往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河南南阳南召县。“学校很小,2间教室,1名正式老师,1名代课老师,复式教学,4个年级,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他看着眼前的一切,决定发起支教活动。

  经过多年的摸索,支教的时间固定在了每年的春季和暑假,春季支教团主要由大四毕业生组成,暑假则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招募。

  有一年还没到暑假,南召县的山区学校就给他打来电话,“你们今年什么时候来啊?”张晓晖说,他们盼着我们,生怕我们不去了。

  2019年的暑期支教,张晓晖把时间定在了7月中下旬,最近已经开始招募志愿者。

  村里人感谢张晓晖,可他却常常觉得,自己带给乡村的,远远没有乡村回馈给他的多。是村子里那些可爱的人,可爱的事让他没办法停下。

  今年春天,大四毕业生志愿者去南召县中王庙村小学支教,回来跟张晓晖说,每个周五中午,驻校的老师都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的,这边老师条件还不错!

  张晓晖实在不愿意告诉学生们,那是村里特地为他们准备的。“做公益,不是你感动别人,而是你一直被重复不断感动”。

  有一年,村里老百姓为了给支教老师改善伙食,从家里拎来养了几年的活鸡,张晓晖推脱,找理由拒绝。后来,老乡把鸡杀了拎来,张晓晖还是坚决没收。张晓晖觉得这下拒绝的够彻底了,结果到了饭点,老乡端着一盆炖好的鸡来了。

  “老乡轮流给我们送菜送水果,今天一筐,明天一篓,西瓜、生菜、大葱、芸豆,变着花样把园子里的东西都送个遍。”张晓晖有时候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得到这么多,他只能用行动,把最好的教育给到村里的孩子。

  有时候孩子们表达爱的方式更加可爱,从小河里抓了鱼装进瓶子,悄悄放在讲台上送给老师;每天在山野间采各种野花,扎成小小的花束带到教室……

  每次离开之前,孩子们总会拉着老师的手,央求说能不能再待几天。可是他们害怕被拒绝,紧接着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安慰老师:没关系,我们只是问问,就像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一样,希望他们留下,可他们还是会走。

  张晓晖永远忘不了那个眼神,长久地刺痛他。

  张晓晖不喜欢抛头露面,从来不主动宣传,即使是在朋友中间也不会。如果有人找到他想给予资助,他会先劝爱心人等一等。“我想找的是志同道合的人,抱着真心,并认同和支持我们的公益理念”。

  参加今年春天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中国青年报社以及全国30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寻找“正能量志愿者”活动,他很坦然地说,是为了“1万元奖金”。

  “每年夏天我们都给孩子们准备T恤,今年多了1万元,可以多给200个山里娃买T恤了。”张晓晖说。

  13年来,他共募集捐款200余万元,物资8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2600余人,为了公益,他自己搭进去3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投入大量精力。

  为了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去村子里发助学金时,他会告诉孩子这是城里叔叔阿姨给他们的礼物,项目从不举行大规模的发放仪式,更不在发放奖金时拍照,“做公益,图的是自己心安,而不是为了张扬给谁看,更不为了荣誉。”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