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雷霆”为何能击落“全球鹰”(2)

“霍尔达德-15”配备有伊朗自行研制的Sayyad-3远程地空导弹,射程达120千米,射高达22千米。新型雷达使其能探测150千米范围内的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等各种空中目标。它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战准备,同时拦截6个目标。

“霍尔达德-15”是一款拖拽牵引式防空系统,主要任务是为固定重要目标提供防空保护,对于“全球鹰”这类在其射高边缘“擦边飞行”的目标而言,恐怕也非伊朗首选的打击武器。

“雷霆”被称为伊朗版“山毛榉”,由 “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改进而成。“山毛榉”是苏联时期的产物,具有机动能力强、察打一体等特点。“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由指挥车、雷达车、发射车共同组成。除此之外,每辆发射车都配备有9S18“雪堆”搜索雷达。在指挥车和雷达车被袭、无法指控的情况下,发射车也能继续作战。

“雷霆”汲取了“山毛榉”的优长,是伊朗首款具备高机动性的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与“山毛榉”相比,“雷霆”的雷达系统体积更大,拦截高度达23千米。但其采用的6轮越野底盘宽度有限,单车只能携带3枚导弹,比“山毛榉”少1枚。

伊朗军队打击美无人机时,选用本国产的 “雷霆”而非改进型S-300,除了出于对武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外,可能还有一定的威慑意味,意在向美军展示其国产防空武器的强大威力。

据伊朗军方透露,“雷霆”首先锁定的是“全球鹰”身旁的“海神”反潜巡逻机,出于对机上35人的生命考虑,伊朗军队最终选择了攻击“全球鹰”。

能一举打下“全球鹰”,而未毁伤附近同一空域的“海神”反潜巡逻机,这种打击效果上的“说一不二”,也从侧面说明了伊朗所生产防空武器装备的实力,以及他们对“雷霆”性能的充分信任。

复盘——

“秒杀”,装备性能是硬核

20千米的飞行高度曾是“全球鹰”在全球大摇大摆、耀武扬威的“依仗”。此次“广阔海域警戒机”被“秒杀”,也再次说明,所谓的最先进武器也有自己的软肋。

这种变种“全球鹰”体型大,飞行速度慢。一旦遇到“高段位”的对手,不论是远程地空导弹、舰空导弹还是空空导弹,它几乎别无选择——只能默默闭上眼睛。

虽然“全球鹰”带有自卫干扰系统,能影响来袭导弹精度,但如今的精确制导导弹往往采用红外、激光、雷达等复合制导模式,很难被干扰。即使在距离目标较近的位置被干扰,导弹依然可以通过惯性制导向目标飞去,就算在目标附近爆炸,破片也能对其造成有效杀伤。

而且,“全球鹰”不具备隐身能力,在晴朗的夜晚,30多米的翼展会使“全球鹰”成为雷达显示屏上最亮的“点”。

从伊朗这次一击而中的表现来看,伊朗军队想必也做了充足准备。

在“全球鹰”被击落两天前,伊朗军方高层就曾发出警告,告诫美方不要侵犯其领土、领空。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伊朗对这架“全球鹰”行踪了如指掌:0时14分于阿联酋起飞,凌晨4时05分在返程途中被锁定,坐标位于库穆巴拉克附近。这说明“全球鹰”一直都被“雷霆”紧盯着,前者却浑然不知。

2011年,伊朗曾利用电子欺骗手段成功捕获入侵的美RQ-170“哨兵”无人机。这次击落“全球鹰”,很难确定伊朗军队有没有再次使出这一“拿手好戏”。

空中“狩猎”要取得成功,决定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武器装备性能是硬核。比如这次,伊朗军队要打下飞行在20千米高度的“猎物”,就必须要有一杆射程可以达到这个高度的称手“猎枪”,这是先决条件。

(责编:陈羽、曹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