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他那样地战斗?重读烈士刘英家书,感受“追梦”的力(3)
时间:2019-07-06 09: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日前,永康方岩刘英烈士陵园。暴雨如注,雷声如战鼓般轰鸣,刘红宇将一束鲜花奉至墓前,深深鞠躬。圆形的墓室后,有一块略小的墓碑,那是属于丁魁梅的。 刘英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胡晓明在冒雨准备祭扫需要的东西,永康市里几十名党员恰在这一天赶来祭奠先烈。 刘红宇避开人群,在展厅的僻静处轻声读着爷爷于狱中写给狱友的信。 “我的问题与你们不同。各种苛刑我是有份的。若通讯都没有了,或许我已赴九泉,但我时刻这样准备着。”这也许是刘英生前最后一封信。 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小南门被秘密逮捕,敌人如获至宝。国民党温州行政督察专员张宝琛得意地说:“捉获刘英一人,胜俘敌十万。” 在永嘉看守所,敌人动用了各种审讯手段,没能得到一点口供。他被押解到永康方岩,拘禁在特制木笼中,双脚被戴上5公斤重的脚链。 叛徒劝降,他怒斥“生平最恨没骨气的叛徒”;严刑逼供几乎每隔一天就来一次,他安然处之。 5月17日,蒋介石自重庆发来要求处决刘英的急电。 5月18日清晨,天下着小雨,刘英在方岩一个小山坡上从容就义,时年36岁。当地两个村民,悄悄将他的遗体掩埋在马头山麓,并种了两株刺柏为记。 不知那一刻,他有没有惦念身怀六甲的妻子。就在他牺牲两天后,5月20日,儿子刘锡荣在上海出生。 丁魁梅得知丈夫被捕后,急怒交加,立即将家中的秘密文件、电报密码、闽赣两省的关系、中央领导的照片忍痛焚毁,转道温岭赶往上海,联系上级领导组织营救。 刘英牺牲的消息传来,丁魁梅几乎没有时间让自己陷入悲痛。之后10余年里,她也都没有时间悲伤,她一直带着孩子跟着部队转战各地,孩子几乎是在马背上的箩筐里长大的。 1986年,丁魁梅在病榻上留下遗愿:与丈夫刘英合葬。 不到3年的婚姻生活,留给她的礼物是长女幼儿和40多年的怀念。 丁魁梅曾执笔写下:你的壮志已偿,你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已像巨人一样站在东方,祖国在奋勇飞跃地前进着,孩子们在健康地成长着,一切都可告慰于你! 记者手记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刘英为人民而牺牲,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 1996年5月18日,温州文成刘英纪念馆开馆,那是54年前他牺牲的日子。纪念馆第一段台阶共36级,因为他牺牲时仅36岁。纪念馆里,还有珊溪镇为革命献身的96位烈士。1993年,文成珊溪镇的一群老党员提出筹建纪念馆,为了刘英曾在这片山区洒下革命的火种。人们纷纷自发捐资,一名拾荒的女党员就带头捐出105元,各路捐款如涓涓细流汇聚而来。当地一位99岁的老党员刘际洽告诉我们,当年刘英的队伍进入罗山村时,他才16岁,他父亲曾给刘英带过路。他们在村里时自己埋灶做饭,从地里摘了葱、茄子,就在将钱用石头压在田头。
包学冠老人讲述刘英在文成进行革命活动以及建设刘英纪念馆的情况。赵用摄 84岁老人包学冠,从学校退休后志愿成了刘英纪念馆讲解员已持续23年。 刘英短暂的一生,被后人凝练成文,记录在宣传画和各类书稿史料里。他的雕塑在山头远眺全新的珊溪镇,瘦得衣袖空荡荡的,但眼神坚定如初...... 哪怕70多年过去了,人民依然没有忘记他。 他曾经那么鲜活,仿佛近在眼前。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