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之下,企业裁员规划的四大关键点(2)
时间:2019-01-25 21: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首先,要知道裁员多少人。比如:2019年公司定了10项关键性工作,如果事情少(裁事),人自然可以减。所以,这时需要管理者智慧地判断哪些事必须干,哪些事可以暂时不干。 同时,“裁事”有两个维度,一种维度是某个项目不做了,这很容易说清楚;另一种维度是从某个层面去裁人。这通常是组织效率偏低情况下的选择,这也要求管理者有很明确的数据来说明。 第四个关键点:裁员时也要帮助员工成长。 在十几年前,我在一家高科技企业任职时做过一次业务裁撤。当时,我们将裁撤人员推荐到其他相关企业里,并且有几个企业都特别愿意接收他们。事实上,如果企业在行业里有一定的口碑,也等于给员工的能力做了背书。 我认为HR是“长链条”的工作逻辑。很多工作原本就做得好,那么遇到各种问题时,就没有那么难解决。而员工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自身各方面都不错,即使他面临被裁,也会自信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在组织里,抱怨、挑事的人,绝大多数是对自身能力没底气的员工。 我在一次裁员中,打算裁掉一个很有个性的员工,并建议部门管理者跟他谈。结果是双方“谈崩”了,我就亲自去沟通。而这名员一直在抱怨:谁谁谁也有问题,为什么就裁我? 后来我跟他讲:企业的情况是要减员,选择你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件事已经和你沟通了,你和上司沟通得也不好,你认为在组织里还可以工作下去吗?或者,你觉得其他部门会接纳你吗?他说:我试试。但我清楚地知道,当一个人跟他的领导产生冲突后,也很难有部门愿意接受他。 我给了他三天时间。结果可想而知,尽管这个人有一定能力,但不善沟通与合作。后来,我们最终聊到了他的性格,聊到了他在过往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难其实都与此相关。我问他:我们能不能以另外一个观点来看待裁员,到底我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到位?如果我们永远找别人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此时,就说到了他性格特质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他也表示认可,最终愿意离开。 而这些都是在我引导之下,他个人反思的结果。最后,我告诉他:第一,你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第二,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推荐工作。后来有一家公司招人,我推荐了他,毕竟这个人能力也挺强的。我如实和对方说明了这点:此人带团队不行,但解决你企业当下的问题还是很好的,至于能否长期用下去,需要你们帮他去提升。结果,面试之后他就被录用了。 所以,员工被裁时,可能会一度失去自信心,HR要会鼓励他们看待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而要相对客观地去看待,而且要自我改变。如果一个人不能随改变自己和适应环境,就会活在痛苦的漩涡里。 3 正视职场中的“巨婴心理” 《中外管理》:也就是说,好的裁员不但可以帮助企业,也可以帮助员工成长? 李海燕:对。其实在我看来裁员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一件正常的事。许多职场人都有“巨婴心态”,心智都还不够成熟。 我看过一本书:《奈飞文化手册》,奈飞公司(Netflix)是一家做影视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备受企业推崇。其企业文化的第一条就是:要招就招“成年人”。指的就是心智成熟,做事是以成就动机为导向的人。我总结为:要受得了表扬,经得住批评,耐得住寂寞。不会因他人的表扬而沾沾自喜,不会因别人批评而否定自己,对短时间出不了结果和成就的事情,能够沉下心去做,而不去抱怨。 而目前,我们的组织里很多员工心智不成熟,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在面临裁员时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但他自己要离职时可是非常强势的:有100个理由都是除自己之外的客观因素不好,很少去关注一个组织的综合价值,以及自己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 4 为什么欧美企业裁员变强大,中国企业裁员会出事? 《中外管理》:我们看到欧美的不少企业在裁员以后,常常出现越裁越强大的情况,但是中国的企业有时一裁员就会随后遇到更大的问题,经常是一裁员就出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裁员经验问题,还是有一些特别有效的方法论? 李海燕:我认为没有经验问题、也没有方法论问题,第一个核心差别是:你是不是把裁员当成正常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