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环保厅长转岗地方一把手 专家称环保干部受重用(2)
时间:2019-07-11 22: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在原吉林省环保厅担任副厅长一年后,王有利于2018年10月至12月,成为四平市副市长人选(专门负责全省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工作),2018年12月任四平市副市长,分管负责生态环境等方面工作。 2018年9月,原辽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来鹤任抚顺市委书记。 2017年12月,原安徽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汪莹纯任蚌埠市委书记。 这些环保干部调任的地方,在一些基层环保人员和专家看来,针对性明显。 和临汾一样,辽源、四平也曾因环保问题突出被中央环保督查组公开点名。 柴伟任辽源市委书记的10天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典型案例。督查发现,辽源市在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中,思想认识不到位,控源截污严重滞后,做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另外,辽源河道整治“光说不练”、控源截污进展缓慢、敷衍整改问题依旧突出。当地有关部门敷衍应付督查整改,大量浪费财政资金。 因治污不力,任职刚8个月的王立平被免去辽源市委书记一职。 吉林四平市曾在2017年被原环保部约谈。约谈指出,四平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突出。 去年11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通报,吉林省四平市在二龙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大搞旅游开发建设,侵占水库库区,砍伐3.7万株水源涵养林,严重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通报认为,四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相关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以为然,存在督查整改拖延应对、违法违规项目顶风而上、生态破坏触目惊心等三大问题。 多位环保干部主政地方引发不少关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已成战略决策,是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环保干部到一些问题相对严重、环保形势不乐观的地方,担任肩负重大环保责任的一把手,至关重要。 “他们在环保方面具备专业知识,能摸准当地环保欠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竹立家说,环保厅长主政一方,是新时代的鲜明方向。 “环保干部不讨好” 近年多位“环保干部”转任地方一把手,不仅引发社会关注,也在环保领域产生不小的冲击。 在一些老环保人看来,生态环保工作压力大,难升迁,还备受“冷落”。2014年12月17日,原环保部主管的《中国环境报》刊发《谁来配强环保一把手?》一文,分析为何当上环保局局长就意味着职业官员生涯的终结。 文章称,以省级环保厅局长的出口为例,统计显示近20年来,全国有99位环保厅局长先后卸任,其中真正意义官升一级、由正厅到副省的只有1位,仅相当于1%;26位转任其他部门或交流到地市,占26%;其余70%以上或到人大、政协、非政府组织等岗位继续工作,直至退休。环保干部几无上升空间,一个领导无论多么优秀,只要到了环保部门,就意味着职业官员生涯的终结。 四川省原环保厅厅长姜晓亭曾说:“环保干的是好事,当的是恶人。做环保工作,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失职,要么得罪人。” 2015年,一篇《环保厅长:高危职业》的文章指出,环保厅长正在成为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高危职业,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网友“板砖”、被组织“摘帽”。当GDP与环保相矛盾时,保住前者,带来升迁;注重后者,很可能“原地踏步”。 近年一本24万字的长篇小说《霾来了》,再次把“环保局长”推向风口浪尖。 《霾来了》写尽了环保局局长的无奈。书中有个情节描述某地环保局局长跟县长争吵,起因是县长想把一笔给环保局治理污染用的预算,挪给安全生产管理局盖大楼。 “过去大家死活都不愿意干环保,压力大,又得罪人。”该书作者、河北廊坊市大气办副主任、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春元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一天到晚都在通报问题,通报谁都不高兴,以前还有人会当面翻脸。” “环保干部”主政地方给当地带来改变 在担任山西省环保部门一把手之前,董一兵曾主政阳泉,刚上任便大力抓环保。 2015年12月12日,阳泉市代市长董一兵到平定县石门口乡,检查平定县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董一兵指出,环保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土小企业”取缔标准,不打招呼,开展督查暗查,支持配合各县区做好工作,要公示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执法力度。 截至2016年1月20日,阳泉市用一个月将全市1150座“土小”燃煤矾石竖窑、石灰窑全部取缔,其中爆破200座、拆除950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