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婚率创近十年新低 年轻人的婚姻被啥绊住了脚(2)
时间:2019-07-15 00: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刘豪理想的另一半要有甜美的长相、温柔的性格、和谐的家庭。“听上去要求不高啊,可我给他介绍3个女孩,都无疾而终。”他的表姐气呼呼地说。 第一个女孩比较腼腆,两人见面后聊了几句,女孩就开始时不时地低头看手机,刘豪觉得要么就是对自己没兴趣,要么就是没什么礼貌,顿时没了好感,相亲现场变成了两个人面对面玩手机。 跟第二个女孩见面后,双方都跟介绍人表示对彼此有好感,互留微信继续联系。结果,那个女孩每次回消息的速度慢得让刘豪抓狂,“有时候隔一天才回复。”刘豪约她周末出来玩,女孩回复,“我爱睡懒觉,周末一般都要睡个大半天,晚点再约。”几次下来,刘豪有点生气,“怎么她只考虑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呢?” 刘豪和最后一个女孩聊得挺愉快,结果约会了没几次就分手了。原因是女孩养的狗生病了,两人在给狗治病上发生分歧,吵了几句,刘豪觉得自己一片好意没人领情反被埋怨,女孩觉得男生在现实中说话态度粗暴,跟微信聊天简直不像一个人,最后不欢而散。 他的表姐评价说,“别看他都38岁了,其实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而他自己倒也觉得无所谓,每天下班先健身,回到家父母把饭菜都做好了,晚上打打游戏,跟朋友微信聊聊天,“一点也不觉得无聊啊”。 和刘豪一样,这些眼下本该进入婚姻生活的年轻人,恰是独生子女一代。原新认为,这些年轻人生来就是家庭的中心,因此表现出“独性很强”的特点。 这种特点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并不等同于自私,我们看到在国家遇到灾难等困难时,很多90后年轻人特别踊跃捐款捐物。”他认为,这些年轻人身上的个人主义是指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追求舒适、自由、自我的生活方式;他们有享受当下、只对自身负责的生活态度。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关爱别人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心等。 通信方式变化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都在加剧这种“独性”。在这个一根网线就能联通全世界的时代,通信方式越发智能化,反而导致人们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外卖文化的兴起让吃饭不一定需要有人陪伴,只需要手机点一点饭菜就能送上门。 原新从近几年高校招聘面试中发现一种趋势:一些人的简历特别优秀,用邮件沟通也非常顺畅,可一到面对面环节却判若两人,表现出沉默、少言。原新说,这种人际沟通的障碍放到谈恋爱中必然成为硬伤,“不谈,怎么恋爱啊?” 与此同时,现代生活娱乐方式也越发多样性,特别是在大城市里,有无数种选择可以填补空余时间。这也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一种感觉:不一定非要有家庭,才能享受家庭带来的生活乐趣。 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颠覆了人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整个社会也在走向包容,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都能被大众所接受。不结婚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同伴,大家已经见怪不怪,“过去人们在小集体里还有道德约束,现在越是大城市越开放,谁也不管谁。” 被迫单身—— 房价高、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 江西人林文浩研究生毕业,在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5年,工作业绩考核的压力大得让他喘不过气来。他努力工作攒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上海房价飙升的速度,令人目眩的天文数字让他望而却步。 更让他觉得高不可攀的,是上海姑娘的择偶标准: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还有一点更重要——上海户口。 在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和北京两个国际化大都市,户口问题成了一些年轻人迈向婚姻的一道坎儿。 自称北京大妞的郭美洁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咱家不缺房、不缺钱,找对象就找北京人。用她爸爸的话说,哪个老北京家里没有几套房?找个北京人,离父母近,小两口根本不需要奋斗就吃穿不愁。 33岁的郭美洁上大学时就获得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读完研究生回国在一家外企驻中国总部工作,刚入职时月收入就有两万多元。她常和好友去吃饭、逛街、购物,一有假期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己生活得挺好,不能因为结婚降低现有的生活品质吧?” 婚姻的门槛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无形中也在水涨船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房价飙升更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望婚却步”。无房、无车、无钱都成为婚姻的羁绊。这些经济欲求的增加,迫使很多年轻人必须积累一定的财富才能考虑婚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本届进博会增加6万㎡展览面积
- 下一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展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