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爭議:“錢景”燦爛,前景暗淡?(2)
时间:2019-07-18 02: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可能是因為民眾的擔心和政府的不支持,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也不追捧這項看起來“錢景”燦爛的技術,它們更願意將注意力投入到一些高遠的戰略上去,例如Facebook最近宣稱要做的Libra數字貨幣。 然而,更多人認為,在此領域,中國可能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面,西方人的擔憂和政府的限制並不能改變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普及,攝像頭隻會越來越普遍,更多人的臉也必然越來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如果是這樣,中國就將佔據巨大的優勢和先機。與所有的人工智能應用一樣,人臉識別技術具有顯著的正向反饋機制:其技術被使用得越廣泛,數據採集得越多、越快,其“深度學習”就能越發得到改善,其技術也就會愈發提高和完善。 在中國,不僅人臉數據的獲得門檻比歐美國家低,數據本身也比歐美國家多得多——美國和歐盟的人臉數量加起來都遠不如中國。按照目前趨勢,假以時日,中國在這一領域將會把西方國家遠遠甩在身后。 縱觀歷史,凡是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事物,不論是產品、技術還是生產模式,總是很難被政治和道德力量所阻礙。看來,人臉識別也將如此。亞馬遜發言人也說,“如果因為一些人可能選擇濫用新技術,我們就宣布新技術非法,那麼我們今天的生活質量可能要糟糕得多。” 技術是中性的,這句話永遠都是正確的。在人臉識別技術和市場領域,未來中國和歐美國家或許應該“反向而行”:歐美需要適當放鬆管制,使之有機會得到更多商業應用的機會﹔而中國則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和監管,讓這項技術更加規范恰當地得到應用,使之造福於人。 □陳季冰(專欄作家) (責編:趙春曉、呂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