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云焦虑症:现实中没有“龟兔赛跑”(2)
时间:2019-07-19 21: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不是谷歌不努力,而是对手都在努力,没有谁会停下来休息,毕竟龟兔赛跑的故事谁都知道。或者说,谷歌努力的还不够,其傲娇的90%云业务年增速其实不够看,譬如腾讯云2018年云业务增速就达到100%。 起个大早,谷歌却赶了个晚集。 欠缺技术赋能To B的经验 谷歌发力较晚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为欠缺技术赋能To B的经验。 云计算属于B端范畴,面向企业、机构、组织,提供场景化精准应用服务、海量业务数据高速处理、低成本可靠的IT基础设施。 没有对B端商业模式的深刻认知,没有对成熟曲线的远景前瞻,自然无法理解云计算的发展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做得最好、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做得最好都是电商企业。 毕竟电商企业一头招揽C端消费者,一头扎根B端商家,出于经验与渠道的积累,能较早发掘云计算的潜力,譬如庞大的电商交易规模需要云计算提供稳定性与高弹性。
马云曾下过结论:“阿里云是未来。” 谷歌扎根于C端,对B端的认知集中于源源不断的广告,在缺乏生存压力背景下,好长一段时间探索B端、开拓云计算的内在动力并不强烈。 而技术赋能B端,文化背景也成为阻碍。 资深安全工程师“血玫瑰”告诉记者, 谷歌崇尚技术为王的极客文化,倘若碰到客户挑刺,亚马逊的态度是:“得嘞,马上重做,还有啥需要您招呼一声”,轮到谷歌:“呵呵,这是当前最牛的技术,您说的早就淘汰了,建议跟上时代的步伐。” 谷歌浓厚的极客文化在C端是优点,在B端却是缺点。 此外,将帅不和因素也不能忽视。 外媒报道,黛安·格林2015年~2019年初领导谷歌云,与CEO桑达尔·皮查伊的关系并不融洽,譬如对是否收购GitHub分歧较大。 GitHub为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社区,黛安·格林力主拿下,桑达尔·皮查伊并不感冒,最终被微软收入囊中,归属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平台事业部,令黛安·格林大发雷霆。 知名数据库技术专家冯大辉曾点评: “微软收购 GitHub 意在扩大云计算市场份额,长期看GitHub 对微软的重要性甚至比 LinkedIn 还要大。” 多名行业人士向记者证实,GitHub最大的价值不再于共享的免费代码,而是超过3000万的程序员用户群体:“用哪家云服务平台,公司领导有决定权,但更为关键的建议权在程序员手中,特别是非IT公司,还不是程序员建议用什么就用什么。” 微软打着笼络程序员群体的盘算,黛安·格林看得明白,却无能为力,当微软完成收购之后一个多月,其宣布离职。 继任者是前甲骨文总裁,而甲骨文在云计算市场一败涂地。 败军之将,知耻而后勇,这是谷歌的期待。 打法瞄准新增市场 换帅后,谷歌云的打法有了新的变化:开拓新增市场。 对标Steam,谷歌推出无需购买昂贵主机即可畅玩的Stadia云游戏,动了索尼、微软与任天堂的奶酪,而诸多游戏公司为了抢占高地,纷纷加入平台,令谷歌占尽抢跑优势,逼迫索尼、微软与任天堂联手抵御外敌。 此外,谷歌试图切入中国云计算市场。 而国外云计算公司想进入中国市场,按规定必须成立合资公司,寻求本地合作伙伴,譬如亚马逊选择的本地合作伙伴为光环新网、西云数据,微软选择的本地合作伙伴为世纪互联。 去年年底,外媒报道谷歌希望与腾讯结盟,共同开拓云计算市场,不过至今无下文。 姑且不论谷歌能否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单就腾讯越来越重视腾讯云,为何要去代理谷歌云,这个逻辑就值得商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欧洲伽利略系统恢复导航服务
- 下一篇:设计手稿还原度还是很高!全新CS55谍照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