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巨变 唯有专业才能抵御“黑天鹅”(2)
时间:2019-07-21 00: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整体来说,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很多模式有待完善和验证。其中很多项目还很浮躁,没有真正对医疗行业和盈利模式的思考,靠融资和烧钱存活,没有真正服务到用户。无论对医院,还是对患者,都需要真正的有价值创造的服务模式出来,否则很难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同时,医疗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医生的学识和经验很难被互联网和工具真正替代。 证券时报记者: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稽查,面对医药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给行业的变局,你怎么看? 王海宁:这些政策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国家正大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原来低端的仿制为主的药品和器械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创新的、疗效更好的产品会得到更多支持。医药行业不可能永远靠销售和利益来驱动! 不管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上,很多医药企业股票跌幅比较大。大家可能疑惑医药行业的黄金时期是不是过去了。其实这只是短期的阵痛,这是必须经历的,行业很多原有的成长逻辑和估值逻辑确实会支撑不住,但未来会有更多新生力量出来,会有更多的创新企业上市。研发和产品储备更好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遭遇“黑天鹅” 本质上还是不够专业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在投资一个医药行业的项目时,最看重的是哪个因素? 王海宁:我认为团队背景很重要。医药行业的创业门槛极高。我们投资的项目,通常希望创始团队都有极强医药专业背景,而且要在行业中积累了很多年,否则很难跑出来。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行业经常出现所谓的“黑天鹅”,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王海宁:我现在只讨论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所谓的“黑天鹅”,本质上还是源于投资者对行业和专业的不理解和看不懂。只有足够专业,才能规避风险,做到稳健投资。 做医药行业的投资,你要能看清楚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懂技术变革的趋势,医药行业的投资还是相对稳健的。我们基金两年时间投了十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不错的成长和发展,都在逐步验证我们的投资逻辑。 本版制图:官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给青少年整容热降降温
- 下一篇:北大回应“博士生半天走98800步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