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麻辣财经:“三夏”新事多,种地用上物联网(2)

  “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67元,增加产量100斤,为农民节本增收200元以上。”龙亢农场副场长杨俊生介绍,农场联合周边25家合作社,成立了龙亢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不愁钱、不怕天,技术服务到田边;只要经营我用心,适度规模稳挣钱。”目前,公司年社会化服务约6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2亿多元。

算细账:按穗种、按粒种、按品种种

在龙亢农场看到一个有趣场景:5台单穗脱粒机一字排开,十几个女工蹲坐一排忙活着呢!有人抖动簸箕清除杂物,也有人把麦穗放在板子上,挥舞着棒子敲打脱粒。之后统一再把麦粒麻利装进小纸袋,在纸袋上写明“编号+品种名称”,投进旁边的大袋子里……农场每年都要做的小麦育种筛选,从不同小麦材料中选出最好的单穗,脱粒后包起来,来年这一穗种子能种一行。

以前种地算大账,现在种地算细账——在播种环节,按穗种、按粒种、按品种种成为新风尚。”平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霍兴甫说,在普通大田,以前玉米按斤播种,一亩地约莫播个六七斤,心里没个准数,还容易漏播。现在精量播种,一亩地就播4400粒,误差上下不会超过100粒,一下就把成本控制住了。

  有人算起了田里的秸秆账。穿着迷彩服,河溜镇贡集村党支部书记孙为林在秸秆山下正忙着指挥叉车堆放秸秆。孙为林介绍,最好的秸秆卖给牛场作饲料,中等的卖给家具厂做板材,差点儿的卖给电场做燃料。“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把秸秆有效利用起来其实是找回农业的另一半。”

有人算起了种养一体的账。在尚跃的地里,记者第一次看到水稻旱直播,彻底颠覆了记者对水田的认识。原来,在麦收之后,水稻可以像种小麦一样机播到田里,种肥同播,然后直接放水就搞定了。这一操作,直接跳过了育秧、插秧等环节。更神奇的是,再过一个月,这片稻田就会变成鱼的乐园。“这种香粳稻,每斤价格卖到15元,是普通稻米的6倍。”

  杨俊生认为,靠种地赚钱有窍门——种得再好,收得再多,如果优势不突出就很难获得好收益。“农民卖粮一个车就拉10多个品种,混着种、混着卖,自然卖不上价。”他说,“就好比把金子和沙子一起卖,多暴殄天物啊!如果单一品种收储、销售,高筋小麦做面包,弱筋小麦做饼干,中强筋小麦做面条、馒头,效益一下子就出来了。”

看趋势:小并大、大带小,“一块田”带动规模化

  “一块田一马平川,大农机撒欢跑!”张杰曾到徐圩乡搞过收割,原来收割机的最小割台2.7米,地都下不去。现在“一块田”,六七米的割台成了新选择。“使用大机械收割小麦,零散地块费时间,伤机器,作业费每亩80元。并成大田后,地块平整,收割方便,作业费只需50元,效率明显提高,费用却大大减少。”

  啥是“一块田”?“本质上是农民自发进行的土地整理。”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解释,村民互换并块,形成户均10—30亩成方连片便于耕作的“一户一块田”。小地块间的田埂、垄沟整平,水渠和小路复垦,耕地增加了。殷尚村东邵组原来430多亩地变成了460多亩,整整多出来30多亩地。

  蔡永说,“一块田”这是村民自发的创新探索。乡里整合美丽乡村、农林、水利、道路等涉农项目,优先支持“一块田”地区农业基础建设,全乡12.3万亩耕地正转为高产、高效、抗灾的优质农田。

  现在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但是眼见着身边的伙计们年龄越来越大,尚跃心里还是有顾虑,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90后大多数离开了农村,就算是勉强留在农村的,也不愿意种地,这么多的地,这么好的地,以后交给谁来种呢?

  “一块田”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大空间。蔡永说,“新农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管理方法更科学,效益也在逐年升高。“一块田”大面积推广后,徐圩乡新型经营主体达157个,比改革前增加了三成以上,小农户跟着进入了规模经营。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