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大父母帮带娃可以理解,但他们的这些病,你可千万别
时间:2019-07-31 07: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年轻人工作忙碌,为了应付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压力,需要老人搭手帮忙带孩子,特别是二胎政策放开以后,老人更是成了二胎家庭带娃的主力军。这个可以理解,老人也愿意为孩子再次出手,但是我们做儿女的不能疏忽了父母的健康。 在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病,尤其隐匿性高,发病突然,极具杀伤力的心梗、脑梗,更应该提前了解,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心梗、脑梗,为何如此凶险? 心梗,又称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心脏是人体的供血中枢,一旦心肌坏死,心脏不能正常运转,整个人体的供血系统就会发生障碍,特别是如果心肌突然大面积坏死,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引发剧烈胸痛,并发心律不齐、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在几小时内危及生命。 脑梗,又称脑梗死,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脑部供血通道发生阻塞,血液不能顺利流入大脑,导致部分或全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损伤的疾病。 大脑是人的神经中枢,对缺氧的耐受力极弱,它不能片刻缺血、缺氧,仅几秒种的缺氧就会引起头晕、眼前发黑、冒金星、甚至晕厥,不省人事,危及生命。 无论心梗、脑梗,一旦急性发作,一般发病凶险,致死率极高。 心梗、脑梗的罪魁祸首——粥样硬化斑块 心脑血管系统发生阻塞,最根本的病理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这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血管璧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变形、坏死并脱落。 血管内皮受损以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管“垃圾”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 与此同时,在人体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这样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缩小斑块,促进微血管新生 粥样硬化斑块按照稳定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就是容易受损、破裂的一类斑块。这类斑块表面很薄,里面脂质又多,常常被形容为“薄皮大馅”的饺子。 人一旦受到情绪、运动、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时,血管就会发生痉挛或者血流冲击血管壁,“薄皮大馅”的饺子就很容易破裂。破裂以后,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就会涌出,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血栓堵住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梗,堵住脑血管,就会引发脑梗。 相对应的,稳定斑块表面比较厚,里面脂质相对较少,不容易破裂,人体内的斑块大部分属于此类斑块。 但是如果稳定斑块逐渐增大,也会导致血管腔逐渐变窄,严重者甚至完全堵住血管,导致急性供血中断,引起心梗、脑梗等临床恶性事件的发生。 所以对于粥样硬化斑块,重点在于降低斑块破裂风险、缩小斑块体积、延缓斑块形成,保护微血管、促进微血管新生,达到预防心梗、脑梗发生的目的。 预防动脉斑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选对药 那有没有办法控制斑块,促进微血管新生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方面,也是在任何疾病面前我们都反复强调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减轻压力,均衡膳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按时吃药,达到控制血脂,避免血管内皮进一步受损的目的。 另外,积极预防、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大重要途径。 2019年3月,由张运院士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公布,该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研究结果证实通心络胶囊能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血管重构指数指的是出现硬化斑块处的血管直径与健康血管直径的比值,重构指数越高,说明血管形态因硬化斑块的存在而发生异常改变的程度越高)。 可以说,这一研究对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意义重大,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关注父母们的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记得防“斑”!(丹丽)
|
- 上一篇:成功男人的5张王牌(深度好文)
- 下一篇:全市人均收入12430元 你拖后腿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