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雄鹰”王兴坤:我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赴汤蹈火(2)
时间:2019-07-31 19: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到达呼中林场后,火势严峻,王兴坤和战友所驾驶的四架飞机在距离火线50米的上方交替盘旋,机身下吊着从胡马坟调来的水,自高空中洒下,如同一张白布,从空中延伸至火苗上,及时遏制住火势蔓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 得到了呼中林场的灭火实践检验,王兴坤所采取的“四机跟进吊桶洒水”战法新鲜出炉。“这是‘四机跟进吊桶洒水’首次实际运用,战法的成功,意味着我们面对大型森林火灾有了更多的保障,我特别开心。”
王兴坤和战友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9年来,王兴坤先后研训10多个空中灭火战法,探索了30余项高难科目。他在一次次灭火实战中,积累3000多个火场航线数据,为保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防火灭火任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然而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时刻潜伏在王兴坤四周的危险。将生命置之度外,在惊天胆量中一次又一次直面风险是王兴坤工作的常态。“天气可以被雷达监控检测,但森林火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无法通过技术与肉眼迅速感知,一切都要在未知和不确定中进行。” 2012年6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南翁河自然保护区发生森林火灾,王兴坤在执行任务时将灭火队员机降于距火线500米的侧翼草塘内,可是当他准备返航时,风向突然发生变化,5米多高的火向灭火队员飞去。他迅速下降,在原机降点着陆,组织队员迅速登机。当最后一名灭火队员登上飞机,直升机升离地面不足百米之际,火头从机降点呼啸而过。刹那间,惊出一身冷汗的王兴坤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灭火事故的发生。 “不仅火场充满危险,连灭火方法本身都风险重重。”飞机洒水时如果距离火场的高度超过50米时,水就会雾化,失去灭火作用。“火场上空低于50米的空气环境通常都无法判断,并且火场随时都可能突然爆燃,形成真空,而飞机的发动机失去空气就会骤停,坠机的风险时刻都存在。一切安全标准,只能通过实践去一点点摸索。” “没有99.99%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这是森林消防局直升机支队建设发展的铁律。 王兴坤所在的支队自2009年组建以来,累计完成飞行训练44289余架次,时长达13647多小时,任务航程182199公里,为我国森林消防做出了显著贡献。 可王兴坤并没有被荣誉击昏,“人才匮乏,始终是我们的问题,我刚加入支队时,团队只有两个人在部队参加过灭火任务,其他同志都没有参加过。”强烈的忧患意识让王兴坤有了明确的目标,“不光要自己飞好,还要带着团队一起飞好。”他将平时积累的战法训法等心得体会,编写成20余万字的理论教材、教案,供飞行员参照学习。 9年来,王兴坤培养飞行骨干5人,四种气象飞行员4人,大队人才梯次结构初步形成,具备出动4个机组遂行任务能力。“从飞行员到机长,再到飞行指挥员,身份确实转变了。但是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国家的森林消防事业,这种幸福感与获得感同样珍贵。” 如今,王兴坤即将迎来自己驾驶直升机的第二十个年头,可他依旧没打算停下脚步。“只要国家需要我,只要我身体能够允许,我就还想一直飞下去。” 采访最后,他的声音从话筒那边传过来,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现在是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只想成为这个大体系下的小螺丝钉,发挥好螺丝钉精神。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见习记者刘逸鹏 实习生宋仕琪)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