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一带一路”上,他们用行动诠释医者的担当(2)

  手术室里没有耳鼻喉科专门的光源和专用站灯,只能拿无影灯来凑合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宋巍就在开口器上铺上一个薄层纱布来防止晃眼。没有专用的电刀,就在最普通的刀头上套上一小段最小号的“吸痰管电刀”来解决问题。岛上奇缺麻醉药品,麻醉科医生戴必照就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学习掌握各种神经阻滞操作,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当地手术助手的基本功差,连外科打结、缝扎都不会,也不会配合术者松血管钳,外科医生秦健就每一台手术从消毒开始到缝合切口全部包办,遇到复杂的胃肠道手术、甲状腺手术,就请其它队员协助完成。

  ……

  不管器械多么不顺手,助手多么跟不上配合,奔巴分队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让患者在康复后露出灿烂的笑容。援非一年来,累计诊治门急诊患者38859人次、住院患者4538人、手术829台、接生 1847人次、抢救危重患者352人次、X线检查3776人次、B超检查506人次、心电图521人次。此外,当地义诊4次,共诊治患者近600余人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00人次。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自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派援非医疗队,打造了中非之间开展时间最长、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

  28期援非医疗队,都是从骨干医院精挑细选出的业务精英。一年的时间,8位奔巴队员用精湛的医术为市一院的医疗实力跨境“打卡”——在异国他乡,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20余次被央视报道并点赞……

  心内科医生赵跃武完成了奔巴岛上首例“心包穿刺置管术”,让一位危重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转危为安,继续为5个孩子撑起一片天。

  产科医生郑小莉为子宫肌瘤重量是胎儿重三倍的大龄孕妇成功实施了剖宫产,过程异常凶险,但凭着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她帮助一位37岁的非洲妇女完成了当妈的梦想。

  这样的生死救治,在奔巴岛上几乎随时发生。就在奔巴分队即将完成援非任务之际,儿科医生耿立建接诊到一位10岁的“破伤风”患儿。破伤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70%—80%。为了在这个医疗条件简陋的奔巴岛上对抗如此凶险的病情,耿立建不眠不休地在孩子的床前整整守候了两天一夜,甚至连吃饭都是速战速决,最终将一条鲜活的小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年时间,奔巴分队共开展医疗新技术51项,特别是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心脏彩超、利用血涂片诊断血液病、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包穿刺置管术、脑电图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等项技术,更是填补了当地技术的空白。

  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靠奔巴分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除了救死扶伤,培养本地人才,提高奔巴岛医疗水平也是队员们花大力气在做的一件事儿。

  当地医院没有住院病历系统,住院患者和门诊看病都使用一个病历小册子。如此一来,医疗记录和医嘱非常混乱,大量的医嘱被遗漏执行。面对这种情况,奔巴分队参照国内的模式,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住院病历系统,并积极推动其普及和使用,现已初步实现了住院病历系统在奔巴岛的应用。

  奔巴岛40多万人口目前只有一台心电图机,奔巴分队到来前,几乎没有一名医生能够真正读懂心电图。为了推广心电图技术,奔巴分队对奔巴岛上5家医院的骨干医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和手把手教学,并将自费购买的英文版心电图书籍捐赠给医院。

  通过“手把手”技术指导与帮扶,帮助医院改善基础设施及管理;每两周开展一次教学讲座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不定期开展典型病例讨论会,开展基础技能培训班,扩大培训范围,以点带面,奔巴分队争分夺秒,竭尽全力,只为提高整个奔巴岛的医疗水平。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改变,也留下了技术、经验,以及爱。

  市一院院长杜钟祥表示,援外队员们用自身的医疗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搭建了中非两国的友谊之桥。医院将以队员们为榜样,把援外精神发扬光大,继续为祖国争光。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援外队员们的进步和成长,希望队员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援外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医院地各项建设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践行大爱永远在路上

  大爱无疆,大医无界。除了援非,市一院还用一系列的行动书写医者担当,将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