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马衔山模范雷达站:傲立险峰,使命在我心头(2)

  “机动是雷达的生命。”站长张选仁介绍,一般而言固定雷达站机动很难,但快速机动转移能力是战时确保生存和完成任务的必然要求,加之近年全旅机动任务很重,所以该站主动探索“让固定雷达站走出去”的训练方法,精练机动作战能力,在一些课目成绩上直追机动雷达站。

  走进站荣誉室,一整面墙上金光熠熠地排列着各种奖牌:雷达站连续29年获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连续20年获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指导员李军指着墙壁右下角的一小块空白告诉记者:“今年是攻坚之年,全站官兵卯足了劲要拿下第30个先进,不让荣誉墙有任何一点瑕疵。”

马衔山模范雷达站:傲立险峰,使命在我心头

  不久前,一个大雨滂沱的午后,“一等”铃声骤然拉响。上士张三洋条件反射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却一个趔趄摔在地上,痛风又犯了!膝盖脚踝疼得用不上力。长期驻守在山上的人都知道痛风的厉害,那是高寒潮湿气候给他们打下的疼痛“烙印”。

  “拉我一把,一起跑过去!”张三洋不顾战友的劝阻,坚持要到战位上去。班里的列兵刘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们几个劝不住班长,就索性把他抬起来,向方舱猛冲。整个处置过程中,他疼得直冒冷汗,却依然操作得沉着稳重。”

  面对困难更要冲锋,战备高于一切。人们说,马衔山能熏陶人,这正是这座神秘险峰的“神奇力量”。

  “下了马衔山,走路都要把胸挺高点!”雷达技师万伟民到各个兄弟雷达站交流经验时,在大家的称赞中真切感受到了作为“马衔山人”的荣光。马衔山雷达连首任连长崔立增接受采访时也说:“转业到了地方,我带领的车间也都是年年先进。”数十年来,一茬茬官兵铸就了“响当当”的马衔山,马衔山也塑造了“响当当”的他们。

马衔山模范雷达站:傲立险峰,使命在我心头

  连队阅读室里,挂着一幅画,记录的是被授予“马衔山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后,全体官兵重温军人誓词的一幕。画面上,人人目光炯炯、雄姿英发。这幅画的作者是在读军校的连队提干士兵张博韬,一名“马二代”——他的父亲也曾是马衔山的兵。临近毕业,张博韬向组织坚决申请再回马衔山,他说:“那幅画是完全写实的,授称那天战友们的眼神震撼了我,里面有喜悦、有坚定,更多的是马衔山人独有的骄傲。”

  云遮雾罩的马衔山上,雷达转动的“沙沙”声让人心里踏实。这里的兵都务实,也带着藐视一切艰难的傲气!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