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温体验丨铁路钢轨探伤工的另类“蒸桑拿”(2)
时间:2019-08-03 12: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记者留意到,大多数的探伤工都穿着长衣长袖,即使是37℃的高温天气也不例外,“累是其次的,最主要还是日晒。”董立清指着自己裸露在外的皮肤,开玩笑地说:“铁道工就没有白人,几天就能晒得黢黑,身上挺白,但是脸和脖子都特别黑。”同样,这么热的天,轨道线路工们却穿着一双加厚的特制皮鞋,记者不禁发问,“这是特别为我们线路工设计的,不然踩着发烫的钢轨,脚底肯定受不了,你看你穿着帆布鞋待会就知道威力了。”董立清说。 随着时间推移,气温越来越高,钢轨受烈日暴晒腾起的热气如钢炉呼呼喷出的火苗,轨温高达50多摄氏度。只感到脚底已被烤得发烫,嗓子也开始“冒烟”,就像蒸桑拿,双腿也仿佛灌满“铅水”。记者跟着走了不到两小时,不及平时他们所走路线的十分之一,刚上道时的新鲜感荡然无存,渐渐落到了队伍的最后面,矿泉水瓶已经见底,出了汗的手把采访本也弄得粘腻。 但眼前的董立清却又和七寸显示屏较上了劲。
探测仪表(央广网发 董立清供图) “好,可以了。”他跪在钢轨旁,记录这一详细数据。 “通过眼睛可以看出异常波形一两毫米的误差,这也是老工长多年练出来的功夫。在这之后,还需要机器进行精准测量调整。”董立清走到下一个病害标记点,跪着紧盯面前的钢轨线路。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不断重复,在他的裤子上,膝盖位置上布满了土渣。 “没办法嘛,这就是个冬冷夏热的活儿,”说话的间隙,董立清喝了几口藿香正气水,这是他们必备的“饮料”,“为了保存体力,我们只能带几升水。而且水不能喝太快,要小口喝,不然到后面就喝光了。”他告诉记者,探伤作业期间,如果出现轻度中暑等症状,只能咬牙坚持,因为上了道就只能往前走,就好比昨天在张家口沙城段高架桥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干完一个小时,就必须休息一下,降降温。” “但这么热,还是会中暑的吧?”记者问。 “嗨,习惯了嘛,昨天李小丹就中招了。”董立清指着身旁的徒弟,两位只是憨憨一笑,还不忘调侃,“在外面码砖应该也不轻松些吧,你看那电视上讲的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咱也算其中一份子吧,脸上也有光。” 但问及要不要儿子做自己的这份行当,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还是太苦了嘛。”
工人在作业(央广网发 北京工务段供图) 但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些,反倒是记者这个“外人”,终于熬不住了,董立清只能陪记者暂回到隧道内缓一缓,拿起手机恰好收到一条老家妻子的微信,“老公,今儿天热,别和太凉的水,空调别调太低。”他心里很暖,赶忙和记者分享着这条讯息,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夏天这么热,铁轨探伤可否使用智能机器监测代替?坐在记者身旁的董立清颇为自豪地讲,科技含量再高的设备,也必须由人工来操作,不然会存在探伤盲区。“就比如,钢轨重伤以及核伤波形往往一闪而过,在仪器屏幕上仅停留半秒,有时眨一下眼睛,就会漏检一个重要伤损。” 临行前,记者还和董立清开玩笑说,下次要晚上采访,看起来夜班似乎可以避过高温。但董立清说,其实不然,夜里轨道线路工要沿着正线步行最长8公里。经过一天暴晒,高架站钢轨即使到了夜间仍有些烫手……话没讲完,董立清的手机又响了,他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必须加紧完成工期,再和工友急忙忙地奔赴下一个探伤点。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