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土中耕耘(逐夢70年)(2)
时间:2019-08-07 17:3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新一代女藝術家中,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對特殊意象語言的探索更加突出。閆平油畫《母與子》系列作品中,在一堆散亂的顏料罐、靜物、書籍和生活用品之間,母親和孩子在嬉戲,藝術而真實地描繪出事業女性忙碌的身影和對生命的思考。喻紅的作品則通過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表達人生的真實,尤其是女性成長的真實。雷雙、王季華、蔡錦等則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花的象征涵義,這種特殊的視角展現出作者賦予作品的特殊意味。如雷雙的花具有情感表現的象征性﹔王季華通過花的“震撼”之美,表達對“真實”的認知﹔蔡錦的《美人蕉》系列似乎在講述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正是這些作品所體現的女性視角,使它們具有了新的精神意蘊。 迸發創造活力 女性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題材上展現出豐富的多樣性,更在形式創新中迸發出無限創造活力。 鷗洋、龐濤、何韻蘭是老一輩女性藝術家中新形式的開拓者。鷗洋不顧同行勸說,開始“意象油畫”的探索。她筆下的女性和花卉柔美清澈,層次豐富,重視肌理效果,筆觸的自由揮洒,形與色的層疊照應,就像河流中水波互相撞擊、交匯一般,呈現出不同於西方油畫的東方美。龐濤和何韻蘭的探索,重在從傳統文化或自然意象中提取母題,以平面化和抽象化的方式,表現歷史的啟示和生命的色彩。這些優秀女藝術家的作品境界更加超脫。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迅速建立起女性主義相關學科,而美術界年輕的女藝術家們也投入其中。這一年,與女性主題相關的藝術展覽有30多個。 此后,年輕一代的女藝術家開始將國際視野和個人視角相結合,積極探索利用各種媒介表達自己對現實和人生的思考。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她們的創造活力,在國內外引起越來越多關注。一些女藝術家,以“我”為敘事的載體,表達人類尤其是女性自身各種復雜精微的文化體悟和生命感受。如採集、紡織、制陶等手工藝活動,綿延、豐富了人類生命。施慧用棉線和紙卷做材料,表達出女性世界與自然密切相關的、充滿手工勞作歷史的記憶。還有一些女藝術家將許多過去“不入畫品”的手法和材料搬入創作中,比如針線、布衣、生活日用品等等,通過重復的手法,使觀者感受到材料背后的文化觀念﹔一些女藝術家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恰當轉換,為繪畫拓展了新的空間和可能性,如彭薇通過表現傳統女性服飾,賦予經典圖像符號以新內涵。 新中國女性美術創作走過70年,既植根傳統文化和時代土壤,又表達出獨特的女性意識、女性身份和女性視角。女性美術創作不斷豐富著新中國美術內容,為其注入活力。未來,隨著對女性創作的研究不斷深入,相信將涌現出更多優秀女性美術創作。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9日 08 版) (責編:關喜艷、周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