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生活 > 情感 >

為時代留下影像(2)

  傳統以媒介為邊界的制播模式正在被打破,電視媒體除了常規紀錄片產品的生產,也推出像《如果國寶會說話》這樣的微紀錄、短視頻、紀錄電影。紀錄片IP開發呈現出“一專多能”的特點,即針對單一項目素材進行全媒體平台的產品制作和分發。網絡出品的紀錄片也開始返銷電視媒體,“先網后台”現象開始出現在紀錄片領域。

  當前,在新技術驅動和產業變革中孕育的紀錄片產業發展新動能正在形成,而新動能的誕生也往往伴隨著舊有動能的改造。在中國紀錄片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中,在“紀錄新時代”的國家使命面前,中國紀錄片大有可為。

  日益成為對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文化媒介

  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世界更加渴望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近年來,中國主題正在成為全球紀錄片市場的熱門資源,很多國外大型傳媒機構推出了中國題材大型紀錄片,中外合拍、國際傳播成為紀錄片制播的重要模式。

  中國紀錄片走出去的規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出口近2000個小時,國內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國》《京劇》《超級工程》《風味人間》等作品目前已經銷售到亞洲、歐洲、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批國際合拍項目如《極致中國》《鳥瞰中國》《光陰的故事》《來自喜馬拉雅的天河》《港珠澳大橋》,以及國外媒體主導出品的、以他者視角對中國進行觀照的紀錄片如《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超級中國》等在國內國際主流媒體播出,取得良好收視效果。基於“一帶一路”倡議打造的相關國際傳播題材紀錄片也在近幾年迅猛發展。

  紀錄片在重大外交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日益成為國與國之間交流、實現文明互鑒的重要文化媒介。如,由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手阿根廷美洲傳媒集團共同制作的10集大型紀錄片《跨越》,在美洲傳媒集團旗下的電視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全面展現中阿兩國的友好合作交流,向拉美地區觀眾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魅力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當下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正努力向積極主動“傳播中國”的觀念轉型。國家正在從政策資金扶持、鼓勵合拍制作、海外營銷平台搭建、加大優秀紀錄片外語譯制、培養國際化人才等方面,助推更多中國題材紀錄片走出去。紀錄片正在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 

  

  制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7日 08 版)

(責編:關喜艷、周恬)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