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年画扮靓春节(文化脉动)(2)
时间:2019-02-07 10: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在传统积淀基础上的创新作品,将精致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腊梅年画作坊创作的《诸事如意》年画套装,一个多月实现了200多万元的销售额,而且还供不应求。 除了创新充实年画内容,让年画本身丰富多元起来,我国多地还在开发年画中的题材、符号、审美特色,将其充分应用到文创产品开发上来。佛山木版年画冯氏父子和陶瓷厂合作将《金玉满堂》年画做成茶具,还把年画图案开发到书签、挂饰等产品上;设计师也将杨柳青年画特色创造性地转化到瓷瓶、琉璃挂件、帆布包等产品上。在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里,古老的年画又焕发出了契合当代审美的“新生命”。 线上线下紧跟潮流 “脱单神器”“逢考必过”“一个亿小目标”……把传统年画里的美好寓意用网络流行语诠释出来,这是佛山木版年画年轻传承人刘钟萍的创意,“年画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的愿望都可以在年画里找到对应的寄托。”刘钟萍还进行分众化设计,针对老年人和钟情老物件的客户,推出传统木版年画;针对小朋友,把动漫年画的墨线稿做成材料包,让小朋友填涂颜色;针对青年人,则开发“年画脱单·和合二仙”“逢考必过·状元及第”“一个亿小目标·财神”等,使年画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紧密联系。 “大家好,年画姐姐今天介绍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它是用十多道程序制成的手工土纸印刷……”基本每天中午,滩头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都会在雨花非遗馆,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年画。 与父辈们不同,钟星琳将滩头镇的老作坊、制作年画的器材等“搬”上了互联网。她还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铺和抖音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将年画打造成“网红”。“如果不能及时追上年轻人的足迹,即便有好的产品也容易不为人所知,所以年画也得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让年轻传承人更惊喜的是,通过与网友的实时交流和亲密互动,不仅提升了年画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也推动了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模式不断优化,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线上重视互联网,年轻传承人还非常重视开展各类线下活动,让人们体验年画制作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加深对非遗的认同和喜爱。”钟星琳介绍,“两年多来,来我们年画作坊体验年画制作的中小学生就有上万人次,他们在我们的指导下制作自己的作品,并了解每幅年画的寓意,孩子们的热情都非常高。”她也欣喜地看到人们越来越喜爱年画,“有更多人的认可,年画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我们正在为之努力。”
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年画) 天津市 杨柳青木版年画 河北省武强县 武强木版年画 江苏省苏州市 桃花坞木版年画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木版年画 山东省潍坊市 杨家埠木版年画 河南省开封市 朱仙镇木版年画 湖南省隆回县 滩头木版年画 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木版年画 重庆市梁平县 梁平木版年画 四川省德阳市 绵竹木版年画 陕西省凤翔县 凤翔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平阳木版年画 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木版年画 山东省阳谷县 张秋木版年画 四川省夹江县 夹江年画 河南省滑县 滑县木版年画 湖北省老河口市 老河口木版年画 注:以上为我国现有的17个国家级木版年画项目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7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為時代留下影像
- 下一篇:Falcom社长:《伊苏9》与前作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