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顺风车”伤人事件背后:平台责任究竟几何?(2)
时间:2019-02-10 13: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而在滴滴顺风车下线之后,滴嗒就迅速铺开了自己的顺风车业务,承接了很大一批来自原本滴滴顺风车的需求,但毕竟因为模式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因而也很快为这一次的事件到来埋下伏笔。 看得出,滴嗒对于这一点不是没有担忧与预见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它也有模仿滴滴,采取“司机接单之前要进行人脸识别“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安全性,但很遗憾的是,当有漏洞的机制遇上了井喷的春运出行需求时,这场原本已经被预见的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平台为了商业利益而刻意忽略风险的成分,也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平台的责任。 作为日常使用过滴嗒顺风车的用户,倪叔明确的知晓: 第一个,滴嗒顺风车业务是有抽成的,虽然抽成比例很低,但也是商业行为; 第二个,滴嗒顺风车运行过程之中,一个司机是可以拼多人的,倪叔自己曾经从杭州城西去往杭州东站,滴嗒顺风车车主一车拼了4个去东站及附近的乘客,每一个都有近80元的收入,一趟下来的收入是远高于出租车的,显然这是非顺风逻辑的专业营运行为,但它每天都在滴嗒顺风车的逻辑之下发生。 在日常的出行状态下,这样的混淆并无大碍,但一旦发生了事故,因为顺风车的独特性,如果保险公司不赔偿,倪叔想来:大部分司机是没有赔偿能力的,那么这部分剩余的赔偿额度,是不是要由平台来承担? 这个点就是为了此次滴嗒顺风车的受害人不依不饶的要求平台也一并承担责任的根本原因,试想想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经历之后,保险公司不管,肇事司机逃逸,不找平台你又能找谁呢? 滴嗒顺风车车主在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却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这就是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一两起这样的事故,完全会让滴答成为另外一个滴滴,而且以滴答目前的体量,下场可能还不如滴滴? 而就在18年8月27日,滴滴顺风车全国下线之后的4个月,悲剧就再一次发生在滴嗒的身上,令人不胜唏嘘。 在当年滴滴事件引爆全国的时候,业内就曾经有一场讨论认为:“当互联网企业眼中只有高速增长与利益,而看不见风险的时候,这样的悲剧就无法避免。”没想到如今一语成谶,悲剧再度发生。 一切的一切,说到底:还是企业在面对利益时所作选择带来的蝴蝶效应。 而尽早确立顺风车领域的权责与规范,或许会督促企业在一个更安全更规范的框架内运行,也尽早为马先生这样的受害人找到一条可依循的维权之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