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电影把我对现实的热爱爆发出来了(2)
时间:2020-11-17 15: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确切说,帕索里尼抗拒拍一部常规的传记片,他对史实不感兴趣,“如果强求真实地再现主角本来面目,那将是一部没有意义的传记。”他把创作的重点转向“主角及其故事的流传史”,在两千年的时间线中,检视这个故事演绎的痕迹,角色的神秘和神性正是在流变中逐渐沉淀的。所以,“是准确复刻两千年前的巴勒斯坦,还是把它描绘成接近现状?我选择后者。”帕索里尼在巴勒斯坦堪景后,决定回到意大利南方拍摄,他用“类推”而非“重建”的方式选定拍摄的外景地,一次次在古代和现代之间摆渡。 当然,导演没有抛弃历史文献,只是按照现代人的形象重构了《马太福音》,也试图找到凌驾于时间的寓言视角,创造一种能同时面对过去和此刻、并融入未来想象的叙述。几年后,帕索里尼在一次访谈里说到:“影片里的基督带有我个人的痕迹,他身上有强烈的不确定性。他不坏,只是充满矛盾。”那是1968-1969年间,帕索里尼尚未开始拍摄《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一千零一夜》,距离惊世骇俗的《索多玛的120天》还有五年,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五花八门”的西方世界里是痛心的局外人,他对采访他的人说出:“我用电影创作的寓言是散文而非说教,在我的作品里,挑衅是次要的。我发表了自己的心声,然后闭嘴。” 【编辑:房家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棋魂》导演谈改编心得:并非易事,漫长且挑战
- 下一篇:网剧“大片”比拼,厚文本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