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纪录片:小众题材用文化“破圈”(2)
时间:2020-11-18 11: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不过,近期上线的一些网络纪录片,如《此画怎讲》,以文化内容“破圈”,通过二次元的表达方式,润物无声地向观众传递了浓厚的文化价值。在周逵看来,“《此画怎讲》找准了年轻用户对知识的渴望这个点,通过二次元与三次元相结合,让古画中的人物活过来,并借古人之口,言今人之语”。 由于年轻用户对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好奇、对视频内容的表达欲和观赏欲,使得他们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另外,从B站开始流行的弹幕文化也能够让年轻人在观看纪录片时,通过弹幕表达个性化的观点,并在满屏的弹幕中,找到群体关系认同,从而获得文化归属感。在梁君健看来,“这在无形中拉近了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因此,与其说传统纪录片充分拥抱互联网,不如说是互联网正在助推优质国产纪录片出圈。 呈现温暖故事,在润物无声中感受生活和热爱 纪录片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网络纪录片虽崭露头角,但由于题材往往相对严肃与冷门,尤其是涉及小众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受众面仍相对较小。梁君健表示,“这就需要网络纪录片不断创新生产模式与话语体系,用活泼生动的语态,洞察情感共鸣,以温暖动人的故事,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感受生活和热爱,把生动、趣味、具有生活气息的文化传播出去”。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虽然重点在洞察情感共鸣,但是不强行煽情,面对快餐式阅读和纸媒衰落的大背景,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告诉观众要多读书,也没有呈现实体图书行业的没落,而是展示了读书人和书籍之间彼此温暖的故事。同样,由优酷出品的纪录片《文学的日常》让文学和纪录片相遇。与此前文学题材的纪录片不同,《文学的日常》并没有以刻板、说教的方式聚焦文学创作,而是以作家与各自好友的轻松对谈、游览体验等方式,把作家的真实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将文学与生活巧妙交织起来,让观众在日常的“烟火气”中有所感悟。不少网友看完后,都表示被镜头中作家美好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光芒所打动,“他们带我发现了很多我在那些地方没有发现的东西,感觉那些城市因为文学作品有了温度。”《了不起的匠人》每集以短小形式的创新表达,用微小的视角切入20位匠人们的手艺生活,真情实感地诠释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与“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的主题。《中国美》通过展现传统美学在当代世界的魅力,折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网络视听平台正在努力打造能够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并愿意主动分享与讨论的纪录片内容。 近年来,随着网络纪录片的数量增长、质量提升,许多小众题材网络纪录片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创作出一批与年轻观众共生的优质内容,来满足年轻人对优秀作品的期待,让纪录片在充分拥抱新媒体过程中迎来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