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排片仅1%,高口碑电影《气球》为何没“飞”起来?(2)

  曾多次为《气球》宣传的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就在微博上探讨了这一现象,“不要让影院经理承担所有的情怀,不要把影院经理形容成故意不给你排片的恶人”,她说,影片的排片最重要还是营销宣传,“宣传做好了,就可以倒逼影院给你加排片,不用你说,观众的选择就会让影院经理妥协”。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艺术电影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入场?每当有一部好口碑的文艺片出现时,这个问题都会被反复探讨,例如,曾拿下多个电影节大奖的《罗马》在国内上映后,最终票房只收获509万,最高排片占比仅有首日达到了1.6%,可以用相当冷清来形容。

  但有了“破圈”的营销事件,也不一定能带来正向的结果,《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吻跨年”宣传为片子带来了极高的讨论度,但后果是上映第二天的票房暴跌和猫眼2.6分的恶评如潮。

  去年,万玛才旦的《撞死了一只羊》撞上《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档期,王家卫导演曾说:“0.1%的空间就代表有99.9%的进步余地,只要你们能用心拍出好的作品,这个局面一定可以打开的。”今年,在《气球》宣传期间,万玛才旦主动提出尽量把行程安排得更满,多与观众见面、交流意见。

  文艺片观众市场的培育,仍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增加艺术院线、影展等推广行动是一方面,但在更具体的影片宣传方面,除了明星发声,是否还可以尝试做出新的内容?让影片更精准地触达受众?就像在排片的话题引发讨论后,有一些观众评论说:“刚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在万玛才旦导演发出增加排片的呼吁后,11月24日,电影《气球》的排片有所上涨,从1%上升到2%,不知未来是否还有更多1%的观众,能抓住像《气球》这样的作品。(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