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青年电影创作者困境:文艺片,如何找到“对”的观众?(2)

  纵观最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但凡票房表现出色的电影,比如《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少年的你》等,都至少有一个话题吸引人们的关注,高热度的话题会因为线上、线下的事件以及宣传的发酵,刺激到院线的排片计划,对电影宣发皆产生影响,这使得电影宣发一体化、大营销的趋势愈发明显。

  吴飞跃在解释选择《棒!少年》时就说道,希望开幕影片有足够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在各个分众人群甚至是主流观影人群中激起关注、讨论和长远的影响。“我们分析了大量影评之后可以得出基本结论,相信这部影片具有市场潜力。”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曾指出,“文艺片、中小成本影片必须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宣传、发行模式,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而培育、拓展文艺片、中小成本影片的观众群体,更是任重而道远。”

  摸索一直在进行。2015年,吴飞跃等人发起成立了瞄准资深影迷的“大象点映”,将一个城市中喜欢同一部电影的人聚集起来,只要筹集到一定的人数,就会有电影平台组织影院进行放映,即众筹放映模式。

  2016年10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于长春宣布成立,并对外公布了100家艺术影厅布局。它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余座城市。作为首批加盟影厅,它们将保证每天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同时保证每周至少有10个黄金场次放映。

  吴飞跃始终相信,每一部电影,哪怕是小众类型,都有属于它的观众,在做的就是,将这些“对”的观众从茫茫人海中找出来。

  文艺片观众市场的培育,仍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增加艺术院线、影展等推广行动是一方面,但在更具体的影片宣发方面,除了明星发声,是否还可以尝试做出新的内容?让影片更精准地触达受众?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