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 我喜欢感受真实的生活(2)
时间:2020-12-10 17: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渐渐的,同学们都过关下台,台上只剩他自己。老师说,“只要同学觉得够丑,你就可以下来。”朱一龙还是只会扮鬼脸,同学们都心疼他,纷纷说:“够丑了,够丑了。”朱一龙才算下得台来。 从普通中学进入表演系,朱一龙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害羞,“在众目睽睽之下去表演,把喜怒哀乐展现在舞台上,其实是件挺难的事儿”。崔新琴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自信,第一学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给了他一个非常高的分数。这个分数极大地鼓励了朱一龙,让他突然觉得“虽然没学过,但也许自己是有一点天赋的”,在接下来的日子,自然更勇敢地去表达自己,投入到角色中。 而他发现,一旦投入就不再害羞。“当你走上舞台,那时候的你已经不是你,你是另一个人,是角色,是这故事当中的一分子,那就不需要再在意别人的眼光”。 为了能更真实地展现人物,一到周末朱一龙就和同学一起出去观察生活,菜市场、超市、公交车站……专找人多的地方,留心各种人物的状态,准备作业。刚开始,他还找不准到底需要观察些什么,使的常常是拙劲儿。 有一次,他准备的作业是“卖烤红薯的人”。为了真实,他把整个烤红薯的大桶租下来,找人抬进教室,老师和同学都看呆了。表演时,朱一龙盯着租来的摊子,一动不动地看,看了一会儿,说:“老师我的节目演完了。”崔新琴说,这不是卖烤红薯的人,“你演的这是看烤红薯的人”。崔新琴也记得这段十几年前的往事,在年初的“阅文盛典”上,她说当时虽然对朱一龙稚嫩的表演有点无语,“但是他那种认真的态度,踏实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在那之后,朱一龙越来越找到了表演的感觉,再表演时,他抓的不再是外在形式,而是人物的特点:形体特征、说话方式、个人习惯……现在在朱一龙眼中,再平常的人身上也有特点,“哪怕只是个卖红薯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也不会一样”。 大三排完毕业大戏,朱一龙开始跑组接戏。没有名气的新人,自然从最小的角色开始,他演过只有一句台词的龙套,也演过拍摄周期只有10天在午夜播出的数字电影。从商贾军阀到文弱书生甚至山村野人,无论什么角色他都接,并尽全力去演。在这些早期的影视剧中,无论他的戏份多少,扮演的角色是谁,只要出现在镜头中,就能看出他的真诚。 朱一龙认为,不管是什么题材,人的情感总是相通的,只要在戏里把角色的情感逻辑捋顺,每场戏想清楚“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这几个要素,建立起信念感,哪怕剧情距离观众的生活很远,观众也会信任这个角色。 演员也是普通人 转机出现在2018年的《镇魂》中,朱一龙一人饰演三个角色——温文尔雅的龙城大学教授沈巍,精明霸气的黑袍使以及片中最大的反派夜尊,三个性格迥然的人物让观众一下子记住了朱一龙的名字。在剧集播出的6月至7月,他连续34天蝉联艺人新媒体指数电视剧演员榜单第一名。 爆火之后,当年12月热门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播出,朱一龙扮演深情儒雅的小公爷齐衡,被观众形容为“每一次出现就像一股山间吹来的清风”。2019年第一季度,艾漫统计数据显示,朱一龙商业价值榜、活跃粉丝榜都位居第一。 20岁开始拍戏,30岁才真正成名,粉丝说他十年磨一剑,他自己觉得红得不算晚,用近10年来为走红做准备也不长,人气这些事并未真正改变他,他不因此就觉得自己矜贵,照样全身心投入到角色里。 今年夏天播出的《重启之极海听雷》作为经典IP《盗墓笔记》的一部分,从开拍就承载着各界的审视和期待。饰演中年吴邪的朱一龙,不只阅读了《盗墓笔记重启》,还仔细研究了《盗墓笔记》正传。《重启》导演潘安子在接受采访时说,朱一龙在拍摄过程中为人物做了很多细节设计,例如他坚持在脖子上加一条疤,这是为了与《沙海》中吴邪曾被人割喉的经历接续。有时,工作人员提醒说“今天穿的高领衣服看不见”,但他依然坚持:有一部分观众会看出来的,即使没被看出来,那一条疤也是吴邪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历史正剧还能扛鼎市场吗?
- 下一篇:业内人士探讨“疫后”国际电影合作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