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是假的,但对角色的感觉是真的(3)
时间:2020-12-18 10: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如今表演类综艺频出,全民都在讨论演技,但马丽却认为,演技是讨论不出来的。就比如说悲剧看哭了,那就是悲剧,但真的就是好(的表演)吗?“哭有很多种,这些东西不是能够真正拿到秤上来称的,它是没有具象化的标准的,我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表演的一种理解。” 檀健次 戏,是要钻研的 戏龄:1+4年 代表作 电视剧《军师联盟》《鬓边不是海棠红》《爱的厘米》《杀破狼》 16岁拿到全国舞蹈冠军,20岁男团出道,观众可能无法将《军师联盟》里的司马昭,《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陈纫香,《爱的厘米》里的关震雷和这些关键字联系在一起,也鲜有人知晓檀健次并无科班经历,却已经凭借多个角色在行业内外收获不俗口碑。 檀健次第一次接触演戏是2006年,被张一白导演选中成为电影《秘岸》中视跳舞为生命的男主角小川。电影中,小川经历了父亲意外身亡等一系列打击,性格异常孤僻,是一个专业演员也很难驾驭的角色。那时的檀健次只有16岁,完全不懂什么是表演,导演为了帮他进入状态,让全组演职人员“孤立”他。没戏的时候,张一白就每天给檀健次5块钱周游重庆,要求他观察街边每一个底层小人物,等到晚上再把所见所闻表演一遍。“在我开机之前,导演完全把我调教成了小川,我整个人生活里就变成那个样子。但实际上,我当时完全没意识到导演为什么这么做。” 直到2016年出演《军师联盟》,檀健次才开始学着“琢磨”表演。 多年的唱跳经历,让檀健次已经习惯在镜头前“充分”表现自己,演戏时也把控不太好表演的力度。例如在拍摄司马懿与妻子的对手戏时,作为“背景板”的檀健次觉得司马昭应该是比别人略机灵,行为上偶尔得意洋洋的。于是他呈现出来的表情略浮夸,没想到现场就被前辈指出了问题所在。 檀健次开始逐渐学着观察老戏骨对戏。他发现,20前辈们总会对一场戏不断分析,这种分析并不是具体到某一秒人物做什么表情,说什么话,而是捋顺整场戏的框架和概念,探讨如何通过表演,让故事更有张力。他第一次感知到,原来戏是要钻研的。 一段时间后,檀健次真正进入了司马昭这个角色,一些哭戏根本不需要酝酿,那种情绪到了,不哭都难。“演戏本身是假的,是演的,但你在角色里的时候,确实是感同身受的。” 檀健次对表演的钻研,也体现在他的每一个角色里——《鬓边不是海棠红》中他饰演了翩翩风流、知情明义的北平名伶陈纫香。21“陈纫香我演得非常过瘾以及舒服。在这个角色身体里,我很自如,觉得自己怎么演都行。” 最难的一场,是陈纫香在台上自刎前,一边看着女友托人送来的信,一边对着镜子化妆的结局戏。已被现实打击到谷底的陈纫香,此时此刻的情绪混杂了疯狂、沮丧、崩溃,还有绝望。那场戏在剧本里,陈纫香需要痛哭流涕地把所有情绪发泄出来,檀健次也构思了很多种表演方式,但都被他否决了,最后和导演商议选择了平静而又孤独的演绎。“那封信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对陈纫香的理解,不管女友有没有拒绝他或者其他,都已经不构成他自杀的缘由了。” 而在最后的自刎镜头中,檀健次为陈纫香设计了一个微笑。但最终考虑整体艺术呈现,导演只留下了他美丽的背影。檀健次为陈纫香难过了许久。他理解的陈纫香是一个很爱臭美的人,台下总是嬉皮笑脸,逢场作戏,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他的“假面”。在戏台上,陈纫香几乎没有笑过,那一刻才是他真正的自己。“所以我设计在他抹脖子自杀的前一秒,留给了这个戏台最后一个笑容,而且是很美的微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有这种直觉,陈纫香是想背对观众,留给这个世界最后一次微笑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