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箴言:真实、生动、个性化的表达,就是好演员(2)
时间:2020-12-18 10: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4 刘家成则习惯在开机前至少一周,只拍一些小的戏份,以帮助演员寻找最合适人物的表演状态。在电视剧《芝麻胡同》刚开机时,主演之一的刘蓓就曾跟刘家成表示,如果一个演员一上来就说自己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刘家成也认可,再优秀的演员,都需要时间去寻找准确表达,“可能人物身上有三四个表现形式,最终只有一个最合适。” 进入拍戏正轨后,导演激发演员表演的方式也不相同。 5 高群书经常用喝酒帮助演员“解放天性”。《神探亨特张》中所有演员都跟高群书喝过酒。拍《风声》时,王志文从上海来,俩人吃涮羊肉喝点酒,就定了;周迅第一次见面喝了半瓶红酒,问“导演我怎么演”,高群书说,“你就这么演,永远在微醺状态,让人摸不着”。李冰冰不喝酒,但让她拿下金马影后至关重要的那场13分钟的戏,她喝了酒。拍摄前,剧务去边上小卖部买来6块钱一瓶的白酒,李冰冰喝了七八两;没什么事,就又喝了瓶啤酒。最后她喝了一斤二两白酒,镜头一气拍成,拍完回宾馆在车上吐了一路。 张睿欣赏一些世界著名导演的拍戏方式。例如迈克尔·贝在拍摄《变形金刚》时,所有人都不叫他导演,而是叫迈克尔。 6 这种平等的相处关系,令片场氛围很愉快。“演员会更信任你,更愿意把自己交给你。” 表演 生活中什么样,就什么样,别设计 高群书执导的电影《风声》,汇集了当时最当红的大牌明星。 7 拍摄过程中,高群书最注重的是破除每一个人之前的表演套路。比如,苏有朋饰演的伪军总司令侍从官白小年曾经是戏曲名伶,高群书就要求苏有朋生活中也要用昆曲说话;包括那时苏有朋和他妈妈说话,和剧组的人说话,都要像唱昆曲。“生活中也要带着范儿,不是今天演戏才拿腔拿调。”在高群书看来,演技的磨练首先需要生理感官上的提升。 8 真实,是所有导演在采访时提到最多的词汇。相比“演”,能不能从形象、气质、生活习惯、甚至细微的小动作,都真正成为那个人,远比极力展现精湛的技巧更为重要。 《余罪》中有一场备受热议的戏——张一山饰演的余罪在天台上跟队长争执,他不想再当卧底了。那场戏,张一山全程情绪激动,脸通红,青筋也爆出来了。有观众评价他的表演有些过度,但张睿却认为,这是沉浸在人物中,真实产生的反应。在前一天,余罪亲眼看着一个黑帮在他面前把另一个人割喉,血喷了一地。这对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心灵上极端的冲击与伤害,“你亲眼看见一个人死在你面前,但别人告诉你,你还要接着去卧底。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也有剧中余罪那样激动的反应,就像战争结束后很多人会患上创伤后遗症一样。” 9 在张睿看来,好的表演一定是演员沉浸于角色,所有的情绪、行为都是真实且不经意的,就像生活中,人放松时会瘫坐在椅子上,但有些演员在戏中却依然正襟危坐。“如果一个演员在生活剧里,拿个东西,回个头,还会有特别的姿势,会特意露出某一边的脸,让你觉得很帅,那大部分都是刻意设计过的。但生活中,尴尬了就会有很自然的尴尬表情,演出尴尬给别人看,这不符合生活逻辑。” 手法 好的影视表演,是团队合作 导演的技术指导,演员的演技,仍不能百分百成就一段好的表演,场景、道具、镜头语言等辅助同样缺一不可。 在刘家成执导的电视剧《高粱红了》里有一场戏,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听闻一直跟随他的14岁通讯员牺牲了,剧本里需要他跑到村口,抱着通讯员的尸体大哭,“但演员哭到什么程度能展现这种感受?”刘家成设计朱亚文听到消息后震惊了,接着是镜头转到坟头,上面放了一把小通讯员生前吹过的小号,系着一个红绸子。战士们站了一排,朱亚文站在中间,此时音乐起,闪现小通讯员生前的画面。转回现实后,朱亚文拿起这把小号,吹了一遍冲锋号,同时泪水哗地流了下来。10在刘家成看来,表演是演员演技和导演艺术创作的结合。导演的手法不仅能降低演员的表达难度,同时也可以把一段常规的戏,升华成高级的表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