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即位,尊郭后为皇太后。青龙三年(235年),郭太后在许昌去世,终年51岁。 郭后无子,明帝本是甄后之子。据《魏略》记载,甄后临死时本将明帝托付给李夫人,但曹丕让明帝认郭后为母,明帝本来心中不平,不得已还得要孝敬郭后,每日早晚请安,郭后因为无子,反而对明帝慈爱有加。明帝即位后,要追究甄后之死,郭后因此忧惧而死。郭后死后,李夫人就向明帝禀明了郭后谮害甄后,使甄后死后不获大敛,被发覆面。明帝于是下令,甄后怎么下葬,就怎么埋葬郭后。《汉晋春秋》则记载,甄后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明帝得知后非常愤怒,多次哭问生母死状。郭后则回答他,“是先帝杀了你母亲,为何反来责问我?你生为人子,难道要向死去的父亲复仇,因为生母枉杀后母吗?”明帝震怒,于是逼迫郭后自杀,让郭后下葬时同样“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按照《魏略》记载,则魏国末年已经流传郭后谗害甄后,明帝逼杀郭后。但是,《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这些内容,只是称“后崩于许昌”,按照《终制》制度,葬于曹丕首阳陵西。陈寿同时期的老乡阎缵,在上书晋惠帝为愍怀太子司马遹鸣冤时,也称赞魏明帝“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则并没有明帝逼杀郭后或在葬礼上报复郭后之说。 后世史学家也对郭后被“逼杀”一说表示质疑。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汉晋春秋》和《魏略》记载同一事件,却相互矛盾。按照《汉晋春秋》,则郭后是被明帝逼死的,而按照《魏略》,则是在郭后死后,明帝才得知甄后是被郭后所害,因而殡葬郭后,皆如甄后故事。赵翼又质疑道,郭后当了9年皇太后才去世,如果是明帝逼死她的,为什么要等这么多年? 赵翼认为,陈寿《三国志》中没有半点记载郭后被害的痕迹,是因为郭后被逼杀系讹传,所以陈寿不记载。但是明帝可能在郭后死后才从李夫人口中得知甄后下葬情形,因而在葬礼上向郭后进行了报复。他还认为,陈寿写郭后在许昌去世暗含玄机,可能是郭后生前虽然被明帝记恨,但毕竟郭后是先帝皇后,当朝太后,为了虚名,明帝并没有逼杀郭后,只是将她迁徙许都居住。因为魏文帝时已都洛阳,明帝更是在洛阳营造宫室,皇帝居洛阳,太后却居许都,可见帝后矛盾。 现代著名学者卢弼进而质疑,明帝也不可能在郭后死后才从李夫人口中得知甄后死状,因为甄后死时,明帝已经17岁了,怎么可能不知道母亲死状,还要等14年郭后去世后,听到李夫人打报告才知道? 曹魏官修《魏书》载有明帝为郭后死后所作的《哀策》,其中有“不虞中年,暴罹灾殃”一句,大概因此传出郭后是突然暴毙之说,唐代《开元占经》记载郭后之死也说,“太后郭氏无疾乃忽崩”。由于宫闱事秘,因此民间出现各种讹传。真相已不得而知,至少在《哀策》中,魏明帝亲自祭奠慈妣郭后,“叩心擗踊,号咷仰诉”“愍予小子,茕茕摧伤”,也可见孝子丧母的悲痛。 封面新闻记者文康林 【编辑:卞立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