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时尚 >

常沙娜现场手绘送祝福 《衣尚中国》解读“和合之美”(2)

  敦煌是东方艺术的宝库,它包罗万象,启发后世,刘元风还带来了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成员设计的作品,这些作品从敦煌的服饰文化中挖掘新的元素和当代的设计结合起来,让人感受到古老文明与现代活力的碰撞。

  出现在本期《衣尚中国》舞台上的作品有土黄、土红、青绿和褐黑四种色彩体系,它们涵盖了敦煌壁画和彩塑的整体色彩感觉,也为设计师提供了色彩的一种参照。 楚艳老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唐代服饰的整体印象,这件衣服用红色来体现当时的开放、包容、祥和之美,敦煌的红不是浓艳的红,而是饱经风霜之后深沉、内敛的红。

  张春佳老师的设计,以壁画中的九色鹿形象为基础,色彩为青绿色调。青绿色主要运用于敦煌壁画中山峦、树、田野等环境色,提取壁画线条造型和色彩以及整体山峦形象,将敦煌的青绿色彩与西方的款式结合,将传统元素融入当代生活,呈现出空灵清新的全新意象。

  清华大学李迎军老师的设计,通过文明的交汇,蕴育出多姿的飞天。飞天源自于印度,随佛教东传,和中国本土文化、地域文化融在一起,丰富了它的内涵,在敦煌壁画上,它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李老师让各个国家的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画出心目中的飞天,最终,美国的设计师Robert Bricker的飞天让李老师感觉到很有意趣,于是便把这个飞天运用在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它虽然不同于中国人心目中飞天的绰约多姿,但却充分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敦煌元素的多元化、国际化。

  而刘元风老师的作品《敦煌意象》更是独具匠心,通过朦胧的意境呈现敦煌壁画历经一千多年,从最初到现在的历史过程,体现敦煌的历史感。另一件衣服则用了忍冬纹的图案,忍冬纹本身就是贯穿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演变,它源于古希腊罗马,随着佛教艺术一起传入中国,在北朝时期,忍冬纹成为了壁画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到了唐代就更为丰富,与团花、二方连续图案的联合使用让忍冬纹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刘元风也把这种感觉用在了这件衣服上,让观众直接感受到现代设计和敦煌文化的“和合之美”。

  3 常沙娜与曾薇瑄两位“90后”诠释“守护与传承”

  刘元风研究敦煌服饰艺术的引路人便是他的老师、有着“敦煌少女”之称的常沙娜先生,如今她已经90岁的高龄,但是在《衣尚中国》的舞台上,却依然风度翩翩、洋溢着活力。

  从12岁开始就在敦煌临摹壁画的常沙娜出版了《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和《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等著作,那其中一笔一笔描摹和纪录下的图案、纹样对于中国设计师的崛起,对于中国设计力量的强大,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之大在于开放包容,敦煌之盛在于主动融合。常沙娜先生认为,敦煌很珍贵的地方,就是它能把每个时代的特点,反映出来。结合着《衣尚中国》在节目中展示的西夏供养人服饰效果图和五代供养人服饰效果图,常先生解读了敦煌不同时代供养人有着不同的特色风格,也反映着1000多年间各朝代的发展变化。

  常沙娜先生把敦煌的元素应用到了许多的设计领域,呈现出历史和现在的和合,艺术和设计的和合。在她的设计中,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穹顶上绽放着敦煌的莲花图案,通过照明把图案中心结合起来,成为了联珠一样的绚丽效果。她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设计的国礼丝巾,把隋代藻井作为边,穿插了敦煌的和平鸽图案,丝巾的光鲜美丽让国际友人爱不释手。

  从人民大会堂的穹顶到和平鸽丝巾,它们的内涵就是和合之美、多元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常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信仰,而她对于敦煌的热爱也在代代传承,刘元风一直记着老师常沙娜的教诲,从传统的优秀的文化元素当中吸取设计灵感,这样的设计才有底蕴和根脉,文化自信就是要把中国文化渗透到或者运用到生活当中,美化人们的生活。

常沙娜现场手绘送祝福 《衣尚中国》解读“和合之美”

  来自台湾的90后学生曾薇瑄在2014年就加入了“花开敦煌”的团队,曾参与了“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土耳其、俄罗斯、法国以及国内的许多美术馆的世界巡回展,曾薇瑄表示,这个展览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让大家知道,敦煌并不是非常老旧的东西,它里面的元素可以应用在现代的生活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义务去把文化传承下去,认识自己的文化,再去接受外来的东西的时候,才不会迷失自己民族的及自我的身份认同感。

  常沙娜与曾薇瑄两位“90后”在《衣尚中国》的舞台上完美诠释了“守护与传承”,显示了当代人面对自身文化应该承接的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