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1月CPI涨幅为啥创新低?到底低不低?
时间:2019-02-16 11: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C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5%;P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6%。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处在春节消费季,今年1月CPI不仅低于去年,也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 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变化?未来物价又会怎么走?2月15日晚,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和财经评论员章弘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春节消费后,为何迎来近一年最低CPI涨幅? 郭丽岩:节日效应未在一月全部显现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春节在1月底或者2月初的时候,这种春节假日对于CPI的影响既体现在1月份也体现在2月份。 具体来说,今年像鲜果鲜菜供应保障方面是比较到位的,食品类季节性因素,今年体现得没有那么明显,尤其是猪肉价格,之前受疫情影响的相关地区采取措施,刚好在春节前后开放了限制,流通趋于正常,这对平抑价格的作用很明显。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于汽车交通燃料用油这一块,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带来的汽柴油几连降也反映到了1月份CPI当中。 章弘:数据只是反映消费水平的一个方面 财经评论员章弘:首先,从历史上看,这个数值并不算最低。从结构上来看,鲜果、蔬菜涨幅还不小,医疗、教育培训等方面也上涨比较多。再加上统计学上CPI的组成、权重等原因,这个数值和现实消费感受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需要厘清的是,物价并不是越低越好,虽然咱们民众都希望物价低点,但经济运行有它的客观规律,CPI太高太低都不行。太低了,经济就不活跃,甚至出现通缩,最终影响的还是民众自己。 郭丽岩:不必过分担忧通缩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通缩是有规范性的定义和解释的,物价普遍持续下跌才会把它界定为通缩。而且,通货紧缩,它另一半是通货,只有货币供应方面持续收紧等,才能说有了通缩的基础。结合这几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担心通缩的问题。 涨幅持续回落,物价未来怎么走? 郭丽岩:物价温和上涨态势可期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我们的研究模型显示,今年二季度和去年相比,翘尾因素还是比较高的,年内CPI更可能是在合理区间上下温和波动。另外,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来衡量CPI中枢变化的指标,叫核心CPI,就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居民消费价格。据此测算,1月份数据是1.9,这比过往4个月其实略高0.1%—0.2%,这个数据稳中略有回升,可以看出CPI的中枢运行是比较平稳的。 章弘:排除偶然因素,稳消费效果将逐步显现 财经评论员章弘:我们看到二月以来,发生过非洲猪瘟的17个省区市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地域间流通越来越正常;其次,油价从之前的持续下跌到现在开始小幅回升。应该说,排除了这两个因素后,物价更多还是趋稳。 郭丽岩:价格温和运行基础牢靠,增强逆周期调节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去年以来,已经出台了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进入新年,政策力度仍然不减,包括昨天新出的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一揽子服务匹配等等。那么,未来最重要是两个字,就是“实施”。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深化和提高,刚才说到很多实物产品和服务,包括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等,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民众需要的服务供给,才能够为未来的价格稳定提供更好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