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吐槽越来越不好笑 《吐槽大会》的求生实验能成功吗?
时间:2021-03-15 02: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被吐槽越来越不好笑 第五季目前豆瓣评分为6.1 第五季《吐槽大会》上,易立竞向李诞发出“灵魂追问”:“你看过《吐槽大会》的豆瓣评分吗?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了吗?你听过评论说《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吗?想过停办《吐槽大会》吗?” 李诞笑,点头,不回答。 背景 走向保守的节目不改不行 第五季《吐槽大会》口碑评分下降。这种情况,《吐槽大会》节目组不是不知道。第四季结束之后,节目组首席编剧程璐在自述中写道,“做到第四季,吐槽已经趋向稳定,开始走向保守了。”反映在播出端,就是该请的顶流都请了,该有的话题也都有,但吐槽起来却让人感觉越来越不敢说、不给力了,大咖们也都套路了,表演得多了,接受吐槽力度小了,有人说,吐槽大会应该改名叫洗白大会。程璐直接去找叶烽(“笑果文化”的董事长),“再这样做下去不行了,不要再做了。” 前前后后讨论了几次,叶烽的态度很明确:“节目一定要做。”笑果成立至今,养活了两个综艺IP,一个《吐槽大会》、一个《脱口秀大会》,两个IP共生共荣,“吐槽”需要“脱口秀”输送新人,“脱口秀”需要“吐槽”提升新人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但两个IP的境遇却不尽相同,“脱口秀”经历了第三季杨笠、李雪琴、何广智等新人的强势崛起后,需要的是升级,第五季“吐槽”面临的则是能吐槽的艺人越来越少,槽点越来越单一,如何痛快地吐槽又顾及艺人的承受能力,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观众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吐槽大会》肯定要改,唯有改变才能救活。 改变 引入赛制是自救的重要手段 初登《吐槽大会》,杨笠感叹,“我一直想上《吐槽大会》。这节目多好啊,不用比赛,现在也要比赛了,你们是疯了吗?”没错,这一季的吐槽大会要比赛。21位嘉宾分成3组,每队队长即主咖,每期上台挨其他两队的吐槽。一轮下来,现场总票数最少的组需淘汰更多的队员。赛制里还有自曝槽点、补刀、淘汰甚至团灭等玩法。 其实,引入赛制是节目自救的重要手段。“《吐槽大会》如果按照原模式走,中国娱乐圈一共才有多少人,每期消耗七个,做十期,就是七十个,四季下来三四百个艺人就消耗光了。另外,这些艺人隔多久才能贡献一批槽点,积累槽点本身对他们的压力是很大的。”在近日《吐槽大会》媒体沟通会上,第五季制片人白洪羽认为,从务实角度讲,必须找到《吐槽大会》的核心是什么,“我们找到的抓手是‘我为什么而吐槽’,开始的时候,你有槽点,我想跟你聊聊,到了后面我就是‘我为我的队伍在吐槽’,这就需要设计赛制。” 总导演谭晓虹介绍了赛制的逻辑:“自曝槽点”是为了激起大家吐槽的欲望,有点像玩真心话大冒险。此外,自曝的内容也比较能代表嘉宾个人对吐槽的接受程度。 谭晓虹指出,“赛制的核心目的是激起嘉宾吐槽的欲望,我们没有很认真地要比出冠亚季军。所以,过程中肯定会做一些调整。” 从单本剧变成连续剧 在赛制革新的同时,《吐槽大会》第五季通过引入真人秀部分来完善节目大故事线,把节目从单本剧变成了连续剧。 节目中,真人秀的“上头感”有助于完善故事的合理性。谭晓虹介绍,第五季新增加的真人秀和比赛的赛制让嘉宾产生群体性“上头感”。也许嘉宾入局之初并非为赢,但当每一个人身处游戏之中,在和团队成员一起“打怪升级”的过程中,就会萌生好胜心和使命感,从而更“上头”。 白洪羽则以锡纸鲈鱼外面的那层锡纸来形容真人秀:“它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它整道菜才完整。”通过真人秀部分完善剧情的铺垫、人物的侧写、故事的推进,待到正式吐槽时将整体气氛和烈度推向高潮。 环境 任何一个槽点都可能被放大 改变之外,还要坚持。与第一季播出相比,第五季《吐槽大会》面对的是更加敏感的舆论环境,任何一个槽点都可能被放大,引来争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调侃“男人普通又自信”的杨笠被举报。 “今后‘脱口秀’、‘吐槽’会支持还是弱化杨笠这样的表达?”沟通会上,有人提问。 “你觉得杨笠是怎样的人?”白洪羽反问。“她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觉得这样很有趣就说出来了,肯定有一部分群体觉得被冒犯了,但有些人则觉得无所谓。至于从选题的视角,不是保护或者倡导,而是你有想说的、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在政策法规、公序良俗大家都接受的普遍大前提下,真实地表达个人观点不是坏事。 ” (责任编辑:admin) |